“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微博上的一句话与太和门广场的奔驰合影照,让“露小宝LL”成为网民口诛笔伐的对象。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故宫博物院做出了回应,但由于回应避重就轻,舆论又把矛头指向了故宫博物院。
在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声浪中,民众之所以发出了声讨与质疑,关键就在于故宫早已不再是600年历史时光里的皇权象征,而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标识。在经历了历史洗礼和管理混乱之后,在经历“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等尴尬门之后,故宫用近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形象打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红遍大江南北之后,故宫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了公众面前。
走进故宫,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敬畏油然而生。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一种文化觉醒和文化意识深深扎根心底。故宫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尊重故宫,敬畏故宫,也就是在尊重和敬重中国文化。
为了维护故宫的地位与形象,相关部门早就制定了制度规则。2013年初,故宫就全面实行开放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的规定。即便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师傅们,为了保护故宫的地砖,每天在院子里也只能骑车或步行。给予故宫崇高地位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都不允许车辆穿行,不为其他,只因文化尊严。
在明文规定之下,在万众瞩目之中,居然有人大张旗鼓把大奔开到了故宫,并摆起了恣意万般的造型,还明目张胆的网络炫耀。这不仅是炫富,更是在炫耀特权。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亵渎,也是特权意识的公然挑衅。
是谁给你的特权?明文规定周一闭馆,而你却打通了特权的后门,用大奔和美颜与600多岁的故宫斗艳?面对公众的声讨,故宫博物院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如果故宫博物院能够拿出“诚心”与“痛心”,承认错误,公开说明其中由来,是谁为这位大奔美女开启了特权后门,又该如何来杜绝后患,这样公众自然就会化解心中的焦虑。
而故宫博物院却用惜字如金,用短短的不到百字的微博进行了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回应。不知道故宫是在掩饰什么,还是在回避什么?虽然用上了所谓的“深表痛心”“诚恳致歉”“严格管理”“杜绝此类现象”等关键词,但痛心的是啥?自己又错在哪里?如何杜绝此类问题?压根没有只言片语的说明。
面对特权的强势围攻,难免会出现纰漏。有问题不要紧,关键要正视自身问题,这才是应有的态度。结果故宫博物院的回应亦如大奔撒欢一样,再次羞辱了公众的智商,也引发了更大的舆论浪潮。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你是富商大贾,还是所谓的特权豪门,在规则面前,在文化尊严面前,你都必须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底气与原则。
故宫是中国人民的故宫,不是哪个人故宫,守护文化的重任,赓续文化的血脉,这是故宫博物院的责任。不要指责公众小题大做,这是因为我们深爱自己的国家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