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实现群众的“怦然心动”-中国讯息网

以实际行动实现群众的“怦然心动”

作者:李长安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1-08 22:12:11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上的重要讲话,让人热血沸腾,怦然心动。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将群众的“怦然心动”照进现实生活。 

  早在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此,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进行指标衡量:比如,人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比如,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 

  “怦然心动”≠“获得感”。一些领导干部常说“党和国家投入那么多,还有群众不知足……”这样的话,表明一些领导干部根本没有弄懂“获得感”的内涵,认为只要给钱给物,群众就有获得感了,甚至就生活幸福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有了这样的认识,走基层、送温暖、搞慰问,就像是做善事,给困难群众扔下一袋米,递过一个现金红包,屁股一溜烟走人,以至于一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是“大善人”,生硬的态度寒了人心,还批评群众“不知道感恩”。要知道,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物质上有需求,精神上更有需求,没有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的人民情怀,给予再多也难让群众有获得感。 

  “投入”≠“收获”。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干部抱怨“自己付出那么多,群众就是不领情”,感觉很委屈。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的确辛苦,成天忙得团团转,可做事方式方法欠妥,事倍功半,投入到了“刀背上”,群众没有感受到“获得感”,又咋为你点赞?还有一些干部,投入了就必须得到收获,想马上有收获,特别是当前的脱贫攻坚,还在立项就在开始算增收,就在写成果汇报材料,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让群众的“怦然心动”只是在文字里,会场上,并没有照进现实,咋为你叫好?农谚云“桃三李四杏五年”,由此可见,从投入到结果需要过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过程离不开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全心全意服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小康决胜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将成为各地各级贯穿全年的压倒性工作。以实际行动实现群众的“怦然心动”,需要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常怀感恩之心,以人民为中心,代替以迎接检查为中心,厚植为民情怀,永远把“人民”二字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以实际行动实现群众的“怦然心动””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