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新加坡人相信都无法接受自己付出同等心力,但因同事蓝眼碧发,所以薪水比自己高。换位思考,为什么外籍同事又该比自己赚得少?
因矮了10公分,所以月薪要比别人少10%;因属于某一种族,所以加班没有加班费。这合理吗?
不论是从事什么工作,只因外在特征而遭遇差别待遇,是多数人所无法接受的。但因对方“不同”而产生的排斥心理却又是人性本能,不时会探出头来令人失去理智。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妇女署本月18日发布调查报告,名为《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公众对客工的感观》的报告说,多达58%的新加坡人认为客工对国家经济有正面影响,远比日本(34%)、泰国(32%)和马来西亚(30%)高;认为客工信不过而且工作态度差的新加坡人则只有32%,是客工主要前往的这四个亚洲国家中最低的。
可是,尽管新加坡人对客工的看法相对正面,论及工资时,新加坡却成了四国里对客工最不友善的国家。
在受访的1005名新加坡人中,竟有多达六成认为客工不应和从事同一份工作的本地人享有同等的收入和福利。在马来西亚有58%持相同看法,泰国52%,日本只有35%。
诚然,调查并未清楚为“客工”定义,组成各国客工群体的人与职业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可比性。但即便只看新加坡的调查结果,国人的答案也足以令人汗颜。
国际劳工组织把所有前往异乡工作者都称为“客工”(migrant worker),不论工作类别和薪酬。据联合国估计,2017年全球的客工人数已达1亿6400万。
在新加坡,包括女佣在内,外籍员工人数过去五年徘徊在136万至140万之间,约占整个劳工队伍的三分一。其中,持工作准证(work permit)和S准证者,也就是国人惯称“客工”的较低和中等技能工人,在今年6月达118万人左右。
这些离乡背井到新加坡打拼的客工,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低薪工作。这些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确保岛国日夜运转的重要环节,对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可是在清楚明白我国亟需这些客工填补劳动力缺口的同时,只有四分之一国人觉得新加坡须引进客工。
很可惜,这份调查没有进一步探究受访者为何会有这些想法,尤其是在讲究唯才是用的新加坡,人们为什么会抱持同工不同酬的逻辑。同酬不一定公平。从医生、白领到清洁工和保安人员,如果罔顾技能的可替代性和市场需求,人人都同酬,那薪水虽说平等却不公正。
可是当从事的是同一份工作,两个能力相当的人获得同等酬劳是很合理的。多数新加坡人相信都无法接受自己付出同等心力,但因同事蓝眼碧发,所以薪水比自己高。换位思考,为什么外籍同事又该比自己赚得少?
抱点“小心眼”来思考,如果顺了人们的心愿,克扣客工薪酬,岂不是在鼓励企业聘请外籍员工,那倒真是和本地人抢饭碗了。
排斥不熟悉的人与物是人之常情。要求政府履行对国民的义务,照顾国人的福利、保障就业,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当前全球经济前景黯淡,人们自然会更焦虑,排外情绪高涨,令外来人口从经济议题变身政治议题。
但抱持简单的零和思维,认为多一个客工就等于少一份工作给本地人,却是个严重错误。在劳动力短缺的新加坡,采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势在必行,但那难以完全抵消人力的需求。把客工拒于门外,即便能减少些许就业竞争,最终却将打击国家经济和国人的生活素质。
新加坡已通过工作准证的类别、配额等管制外籍员工人数,也推出新加坡人优先的招聘准则。在满足这许多条件后进入新加坡的外籍员工和客工,我们是不是还有必要进一步压榨他们?
撇开禁止客工对经济的影响不说,给予辛勤劳作的客工应得的薪酬,是对劳力的基本尊重。国籍,犹如身高体重,不过是又一个外在标签。同工同酬或加重一些企业的负担,间接推高生活费,但从道义上,同工同酬应当是国人努力坚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