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须防“预言成真”-中国讯息网

美朝须防“预言成真”

作者:孙兴杰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2-27 10:06:41

美国国务院朝鲜政策代表比根结束了东亚之行,但这场“穿梭外交”看起来并没有取得进展。在首尔期间,比根向朝鲜喊话,希望与朝鲜官员举行对话,无果而终。朝鲜不断提醒美国会收到“圣诞礼物”,美国主力侦察机飞临朝鲜上空进行侦察,美国防长埃斯珀表示,必要时,美军“今晚就能作战”。

美朝关系又回到了两年前的紧张对峙,双方的“狠话”不只是口水仗,也是一场危险的“胆小鬼游戏”。在美朝首脑关系松弛之后,双方需要最基本的危机管控的意识和底线,否则,自我预言的实现将使半岛形势脱轨,破坏近两年来形成的外交解决问题的气氛。

美朝关系的基本现实是清楚的,形成了外交的气氛,但是基本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就像寒冬的太阳,有光芒,但是没有温度。通过三次首脑会晤建立了直接的外交联系,尤其是新加坡峰会达成的联合宣言,这是美朝互动的基本的底线,另外,双方首脑之间标榜的私人友好关系是美朝关系的纽带。

新加坡会晤达成的基本意向,也就是半岛无核化换解除制裁的交易没能继续下去,高级别外交磋商的“失败”与首脑外交的光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处于博弈弱势一方的朝鲜不满足于现状,以“年底期限”迫使美国改变现有政策,美国则提出美朝之间的磋商没有期限的限制。

朝鲜从5月份以来进行了十几次的短程导弹或者火箭炮的发射,试图通过这种边缘政策来触动美国,但是,特朗普政府采取了无视的态度,玩起了太极。随着“年底期限”的到来,朝鲜显然加强了对美国施压的力度,特朗普在北约峰会期间提到了“武力”,也算是正面回应了朝鲜的施压和威慑。比根的东亚之行并没有改变美国对朝“战略忍耐”的做法,在目前的现状下,美国还是以不设时限的磋商来稳住朝鲜。

美朝关系似乎回到了两年前,从话语到威慑行动,都有非常大的相似度,但是与两年前最大的不同是,美朝之间经历了多层级的外交沟通,至少双方积累了最低限度的战略信任或者共识。回到从前,并不是双方的选择,通过武力解决彼此争端也不是选项。

进一步说,美朝之间对于彼此的底线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在看起来激烈的对抗中也留有余地。朝鲜进行了两次“至关重要”的测试,而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朴正天直言,此举大大提高了朝鲜的战略遏制力。美军主力侦察机飞抵朝鲜上空进行侦察,也有意留下了踪迹。这也算是美朝之间基本的默契。

朝鲜提出的“年底期限”,既是向美国施压,也是为自己调整战略路线释放信号,所谓的“新道路”,应该是改良版的“并进路线”,朝鲜在七届三中全会做出国家战略重心调整,发展经济,提高民生水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原因在于对朝鲜的制裁并没有改变。朝鲜从今年以来强调“自力更生”,换句话说,朝鲜逐渐接受了目前的制裁现状。

从朝鲜的战略目标设定来说,核武国家的地位要优先于经济发展,朝鲜发展经济的战略决定是建立在“并进路线”完成了核武国家建设的大业基础上的。本月初,朝鲜驻联合国代表金星宣布,无核化谈判已经不在桌面上了,这意味着朝鲜可能会宣布结束与美国的无核化谈判。

“年底期限”的威慑,也建立在朝鲜对美国的战略判断上,一是年底美国即将开始大选的博弈,特朗普谋求连任,在政治上比较脆弱,朝鲜试图利用这一点。二是在特朗普“意外”被弹劾,尤其是众议院通过了弹劾案,即便特朗普不下台,能不能连任也是问号,即便朝鲜与美国达成了协议,继任者会不会落实协议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战略决策者的认知决定着决策,这种认知与现实之间很难完全匹配,就像美国国际政治学学者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所说:“错误知觉是决策者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当事者常常意识不到他们的分歧实际在于认知这一关键问题上,所以,他们之间的争论会变为相互攻击而徒劳无益。”

在这一轮局势演变中,朝鲜是主要的变量,要打破现状,至少有双重的目标,一是为国内政治动员提供动力,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在劳动党军委会扩大会议上,也强调党对国家全盘武装力量的领导,换句话说,军事斗争要服务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二是既希望极限施压之后的极限接触,比如说第四次美朝首脑会晤,即便不能实现这一点,那也可以将无核化谈判失败的责任推到美国头上。

美朝关系的底线应该是新加坡峰会的联合声明,如果突破了这一底线,朝鲜进行远程导弹发射或者核试验,那美朝关系就变成了“自我预言实现”的悲剧。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美朝须防“预言成真””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