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中美贸易谈判,近期由两国官方共同宣布有望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这可能令不少关切忧虑中美激烈争端和紧张关系的人,感到稍许缓和及宽慰。
但从大战略角度着眼判断,双方所谓第一阶段协议应属于杯水车薪,主因有三:首先,第一阶段协议的目标是否能有效实施,还是个巨大的问号。而接下来第二阶段的“深水区”谈判,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中美贸易战起初确实是贸易争端,但在延续了约18个月之后,已经严重扩大化,并启动了中美全面竞争对抗的新阶段;第三,中美贸易战的深层背景,是立场迥异的意识形态、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刚性矛盾与冲突,零和概率大大高于双赢。
普遍认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基础相当脆弱,即主要依靠一个敏感的执行机制,一旦中方的对美采购数量不达标,美国的惩罚关税即会启动,也就宣布了这个阶段协议的破裂。至于为什么双方第二阶段谈判难上加难,就是因为许多解决方案尽管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不乏改革促进作用,但却超越了中国政治现状和生态可以承受的底线。
据此,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与其说是为第二阶段铺路架桥,还不如说是风暴雷霆前夕的一段短暂平静。
中美贸易战就像阵地前沿升起的一颗照明弹,忽然令美国开始认真审视中国的战略谋划和布局,并开启了其对中国的全面反制。在此之前,美国没有什么长远规划,基本属于顺其自然的发展方式,即顺应民主、自由、法治、经济和科技浪潮的推动前行。而中共则为中国未来制订了所谓“两个一百年战略”,即到2021年中共建党100年时要达成某些目标,到2049年建国100年时必须达成另一些目标。
美方本以为中方“两个一百年战略”就是某种笼统的宣传口号而已。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扩大化,美国开始更多把中国的各种行为与做派,与“两个一百年战略”牵连挂钩。美国决策层也开始利用中共的“两个一百年战略”为契机,为美国未来战略制订相应的竞争博弈蓝图和热点反制计划。
譬如刚刚生效的美国2020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其通过的新年度军费达到创纪录的7380亿美元(约1万亿新元),比前一年增加220亿美元(约298亿新元)。该法案授权成立太空军,并规定国防部采取措施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
美方认为,在中共“两个一百年战略”框架内,最可能导致中美发生直接冲突的热点,应该就是台湾问题。目前依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演变走势,有关两岸“一国两制”的支持率在不断下跌,尤其在近期香港及新疆局势恶化的影响下,台湾的年轻一代以及新生代政治人物,与中国大陆的政治和文化期待已渐行渐远。
在和平统一愈发无望的情况下,台海动武开战一旦成真,美国必然介入参战。这与普京和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半岛的性质颇为不同,因为地处内陆内海的克里米亚,远不能与占据西太平洋要冲的台湾的战略地位及作用同日而语。台海乃是21世纪大棋局博弈的必争之地。
美国本来没有把中方“两个一百年战略”太当回事,也是由于中美双方过去30多年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战略模糊的默契,令美国把中国的复兴计划更多看作是一种求变图强的民族主义诉求而已。但随着近年来中方开始重新清晰化原教旨的意识形态,并在国内外强化了多种推进与控制举措,导致美国对中国崛起性质及后果的看法发生重大改变。
譬如中国官媒舆论曾有公开宣称要“消灭私有制”,而美国的立国基础就是私有制及其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交往是“无奈选择”,而打败美国是“崇高理想”。在如此偏执的基调下,还指望中美关系能根本好转改善,就几近痴人说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