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最好的礼物 自我照顾-中国讯息网

岁末最好的礼物 自我照顾

作者:陈映蓁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2-24 11:06:39

Self-care(自我照顾)原为医疗业用词,近年成为大众认识的保健概念,是所有人不可或缺的身心
健康关键。岁末如何练习“自我照顾”?为什么说“自我照顾”没有想象中困难?正念学者、临床心理

学家与精神专科医生受访解析,期待大家一同体验自我照顾的好处,提醒我们生活越忙越要self-care。

好好照顾自己,何尝不是送给身边人最好的礼物?

你知道怎么self-care吗?

Self-care可译为“自我照顾”“自我照护”或“自我保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self-care意即促进并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以及应对疾病和残疾的个人能力,无关乎是否有医疗保健提供者的支持。 

简单说,就是自己维护并捍卫健康。

美国护理学家Dorothea. E. Orem博士于1959年首创self-care的护理理论框架,并于1980年指出,这是个人为维持自身健康与幸福所执行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促进健康,早期发现或治疗疾病,在整个保健系统中属于最初级的健康资源。 

黄廷方综合医院精神科顾问医生张伊玲(Irene Tirtajana)说,self-care一词源自医疗机构,但如今随着大众对于心理健康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自我照顾”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任何为了促进身心健康而有意识地从事的活动都可而归类为“自我照顾”。

她说:“这些活动并非自我放纵,而是有助减轻自己的压力,促进健康,这么做既对身边人有帮助,也能确保自己为重要的事保留足够精神和体力。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身心健康须要经营,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自我保健的四个层面

对商家而言,“自我照顾”渐受重视,也渐渐变成行销工具。把self-care译为“自我保健”的心理卫生学院资深临床心理学家苏慧贤博士指出,商家的“self-care”一般离不开购买最新的美容产品、按摩椅、保健品或服饰,但真正的自我保健不必涉及消费。

她说:“‘自我保健’是意识到并尊重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在最佳状态过良好生活。”

苏慧贤指出,自我保健一般包括四个层面:生理(physical)、智力(mental)、精神(spiritual)和心理(psychological)。

生理:睡眠充足,饮食健康均衡,避免过度劳作或劳累。

智力:给自己设下会带给你乐趣的挑战,让你得以运用并加强自己的能力,并从中得到满足感,活到老学到老。

精神:了解自己的生命意义,或实行宗教信仰教诲。

心理:拥有自己的空间,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感情生活,正视并处理会让自己颓丧或失去动力的事。

由此可见,“自我照顾”必须有意识地进行,也并非单靠消费就能获取的保健方法。它不是捷径,而是必须付出努力与心思长期经营的生活习惯。

苏慧贤认为,“自我保健”现在更受大众重视,或因大家意识到,健康不只是无病无痛,还包括每天活得充实、快乐。何况,生活比从前忙碌,似乎天天都必须处理新事情,并满足其他人的要求,所以自然觉得自己需要某种“自我防御”。

这种“自我防御”就是“自我保健”。

亚历山大医院高级临床心理学家梁立芳说:“培养‘自我照顾’的习惯,是促进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能发挥预防作用,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能忍受突如其来的,或比平时更多的悲伤或痛苦。”

慈善机构百仁中心(Brahm Centre)总裁周荧柃副教授强调,“自我照顾”讲求整体性的健康,一言以蔽之,言行都应该“富含营养”,就是做出会促进身心健康的事,说的话也要有益身心。

岁末自我照顾建议

来到岁末,或许比平时更忙碌,新旧交替之际或有更多感慨,故更应重视自己和身边人的“自我照顾”。

苏慧贤说:“佳节提供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提醒心爱的人照顾自己,但我们应该记得,给亲友赠送‘自我保健’之礼的同时,我们能给他们送的最大礼物就是自己的‘自我保健’。心爱的人都希望我们能常保快乐、健康。‘自我保健’的目的不只是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是履行对于心爱的人的责任,因为他们也需要处于最好状态的我们。”

参考上述其他四名受访医疗与保健专家提供的下列建议,给自己和亲友送上“自我照顾”之礼,你会发现“自我照顾”绝对没有想象中困难。

张伊玲医生说:“佳节期间,有时压力比平时更大,反而doing less is more(少做点,效益更大),基本上就是明白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情绪更平衡。而且自我照顾不是只在特别场合或节日才做的事,这是需要时间培养的习惯。”

远离荧屏,多走多动

平时如果久坐不动,更应借机增加活动量,例如运动或做园艺,具体活动应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让自己愉快的事。

接近大自然,远离荧屏(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帮助。此外不妨和亲人、朋友外出或来个简单的聚餐,联系感情。

张伊玲医生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己熟悉的‘自我照顾’活动,时间久了也会知道其他适合自己的新活动。最重要的是记得这些事是为了自己而做,绝对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休息充电

睡眠一直不足,此时更应给自己保留足够的休息时间,别因任何事物而分心,影响休息。

放假不一定要出国或把行程排得满满的,给自己准备独处的时间和空间(me-time),可以冥想,也可以放空,什么都不做也没关系。

吃得健康、均衡

确保饮食健康均衡富营养,有意识地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品。特别是岁末佳节容易饮食过量,更应小心节制。

此外可考虑做体检,特别是久未体检的话。透过体检可了解自己健康状况,也能根据医生建议改善饮食习惯。

选择接收让自己愉快的讯息

诸多社交媒体有各种讯息,正如吃自助餐时不会把所有食品都放到盘中,浏览社媒讯息时也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有些新闻、消息或留言,看了只会让自己生气或难过,那不如跳过不看,视而不见。

周荧柃说:“公园里有花,也有野草,就像世上的事好坏皆有,关键在于你选择注意什么。与其愤世嫉俗,不如把心思和精神放在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还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我本身会把焦点放在自己能力范围所及的事,说话时也尽量选择较积极正面的词汇,这样较有‘养分’和鼓励作用,感觉也更激励人心。”  

大方言谢

亚洲人或许不习惯接受赞美,但得到赞美时大方接受,开心言谢,不但对自己有益,对方也会觉得愉快。

周荧柃说:“或许是亚洲人的文化习惯吧,例如从小就很少被称赞,所以也不习惯赞美他人,或接受赞美。”

她建议,听到赞美的话时只须说“谢谢”,并让自己“感受和沉浸在温暖之中,感觉赞美的话给予你的滋养”。

不健康的关系宜断、舍、离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不健康的关系(unhealthy relationships)?

苏慧贤解释,不健康的关系意即对方不尊重你或你的需要,甚至会占你的便宜。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关系,务必主动设限,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会因此受影响。对方提出无理要求时,应解释为何对方的做法并不合理,例如“对不起,我无法请假和你一起购物,因为这样就会用掉我为孩子备考预留的年假。”

苏慧贤提醒:应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产生,更善待自己,除了和可信任的朋友倾诉心事,必要时也可寻求专业帮助。

送给亲友的自我照顾礼物

共度美好时光

生活忙碌,时间是宝贵且无可取代的礼物;与其花一个小时费心选购礼物,不如用那一个小时和亲友相处,共享美好时光。聚餐之余可考虑较少进行的活动,例如去农场或博物馆走走、看看。

周荧柃建议选择较积极正面的活动内容,例如看电影可选励志片,聚餐聊天时也应该把谈话内容聚焦在快乐的事情上。她提醒,即便对方说了让你反感的话,或提出你反对的论点,也不一定要因此展开热辩。

她说:“聆听就已足够,其实根本没有说出‘我不同意’的需要,也不必因此争论不休。”

一起促进生理健康

我们常祝亲友“身体健康”,但祝福之余不妨身体力行,一起追求更活跃的生活方式。例如和亲友一起到公园或海边散步,或一起练习瑜伽。你也可以为亲友添补日常服用的维生素或营养品,或陪伴他们一起复诊。

一起动脑

如果想要送礼,不妨选择对方感兴趣的书籍、视频、纪录片或文字报道,亦可考虑脑力游戏如国际象棋、黑白棋、数独(Sudoku)、拼字和拼图等。送上礼物之后,不妨和对方一起玩,或是一起分享影片观后感,或书籍读后感。

充实精神层面

一起做义工,既能行善又有共处时光,可以一起创造美好回忆。

亲友如果有宗教信仰,可送上相关语句或物件;没有宗教信仰,可考虑对方是否会喜欢印有励志字句的海报或画作。

主动赞美、言谢

你记得最近和谁道谢吗?上一次说出赞美的话语又是什么时候?

周荧柃说:“我们不应该只在碰到看不过眼的事物时才开口。我们也应该把焦点放在好人好事,看到时要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对方开心,自己也会有好心情。”

她以最近的切身经验举例说明:在办公室碰见清洁员工的组长时,周荧柃主动赞扬对方的组员把办公室打扫得非常干净,组长听了非常高兴,坦言极少有人愿意主动赞美,大部分人只在出现问题时开口投诉。

周荧柃说:“正如天气不可能天天放晴,我们不应该只是关注不好的事。多注意美好的事情,主动表示感恩、感谢,不但可产生正能量,也有助创造一个‘uplifting circle’(振奋人心的正面循环),引起正面效益,让正能量翻倍加强,为更多人带来正面感受与体验。”

苏慧贤提醒,无论选择哪一种“自我保健”礼物,一定要考虑收礼人的需求和情况,特别是生理或心理需求。

“自我保健”是意识到并尊重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在最佳状态过良好生活。

——苏慧贤博士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岁末最好的礼物 自我照顾”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