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恐怕就是猪肉价格的疯涨。
由于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进入2019年后中国全国各地的生猪存栏量急剧走低,9月的生猪存栏量同比骤降了41.1%之多。在中国这样一个猪肉消费头号大国,如此剧烈的波动,显然不可能不对市场肉价走势产生显著影响。11月中国的消费物价同比上涨了4.5%,创下2012年1月以来新高,而当年2月还仅为1.5%。
其中猪肉的涨势尤为明显,涨幅居然高达110.2%,由此拉动物价上涨2.64个百分点,以至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各地视察期间,一再前往菜市场了解肉价 涨势,在中国国务院相关会议上也多次强调重视猪肉生产,从中不难发现猪肉价格对物价指数走势的明显影响。
从2005年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这一瘟疫的感染速度极快,截至目前已有29个非洲国家、19个欧洲国家和11个亚洲国家相继发生这一瘟疫。中国最早于2018年8月在江苏连云港发现首例猪瘟疫情,随即迅速传播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转眼造成了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巨大损失。
按照市场规律,既然猪肉严重短缺,肉价上涨,就应该会刺激养猪农户迅速补栏,增加生猪存栏量。但近年来中国养猪户吃市场波动的亏太大,一旦生猪存栏量下降导致价格上扬,各地养猪户便一哄而上增加存栏量,结果又导致供过于求,于是肉价下滑养猪户亏损累累,不得已只能纷纷宰杀母猪,结果又导致存栏量下滑肉价再度攀升,养猪户对此叫苦连天。
这次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就连续下降12个月,直至2019年11月才止跌反弹。为了避免再度发生类似的剧烈市场波动,中国即将推出生猪期货,以便有效调节市场供应,这样的期货品种在全世界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为确保猪肉供应,中国政府在2019年9月三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每次1万吨。12月12日再次投放4万吨,以增加元旦和春节供应。
既然中国国内的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而一时半刻又无法增加供应,那就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而中国的猪肉产销占全球半壁江山,一旦通过进口猪肉来弥补国内的缺口,那就不可能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以2002年至2004年的猪肉价格指数为100,则国际市场的猪肉价格,从2018年10月的166.3猛烈上涨至2019年10月的182.7,仅一年时间就上涨了一成以上。
中国既是猪肉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大国。虽然中国的人口仅为全世界的18%左右,但2018年中国的猪肉产量高达5404万吨,占全球的48.6%之多。因受猪瘟影响,2020年这一产量预计将急剧下降至3475万吨,锐减1929万吨之多。与此同时,据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生猪存栏量也将从2016年的4.5112亿头骤降至2.75亿头。
由于中国的牛肉价格本来就高于猪肉,所以,在猪肉价格急剧走高的趋势下,中国消费者通过更多消费鸡肉来弥补猪肉的不足,因此预计2020年中国鸡肉产量将比2018年增加410万吨。但这一增幅不足以弥补猪肉供应的巨大缺口,于是增加进口成为中国的唯一选项。
2016年至2018年全球的猪肉年产量约为1.1亿吨,但猪肉贸易量仅为1000万吨左右。此前传统的三大猪肉进口国就是中国、日本和墨西哥,占到全球猪肉贸易量的40%以上。但由于多年来中国政府一贯强调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即主粮和主要食品必须确保自给能力。所以除了大豆以外,中国对粮食和禽肉产量都极为注重自给。
2015年中国的猪肉进口量仅为100万吨,2018年才增至150万吨,进口只是发挥拾遗补缺作用,占全国消费量还不到3%。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当年已进口猪肉260万吨,预计2020年将增至350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35%之多。中国显然只能通过加大猪肉进口力度来保障供应,平抑肉价。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与美国发生贸易战。近年来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急剧走高,每年高达8000万吨左右。美国是全球头号大豆出口国,此前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大豆。但在贸易战发生后,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受到明显的影响。不从美国进口大豆,中国还可以从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
但国际猪肉市场行情则与大豆明显不同,也就是猪肉的出口国相当有限,主要就是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这四个经济体出口的猪肉占全球的90%,其中美国约占四分之一左右。由于贸易战的原因,中国尽可能减少从美国进口猪肉。除了积极从欧盟、加拿大和巴西进口外,还想方设法从墨西哥、智利、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供应能力有限的国家进口。例如2015年从欧盟的猪肉进口量只有239万吨,2020年则将猛增至390万吨。
全球的猪肉出口量仅为1000万吨,而中国的缺口却猛然增至2000万吨,对此国际市场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从中长期而言,当然也可能通过增加人造肉生产来弥补,但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既然供应明显跟不上需求,那市场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也就是由于供不应求而拉动猪肉价格急剧攀升。
中国的生猪饲养在2019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而欧盟和美国的产销量这几年几乎是原封不动。虽然中国的猪肉产量在2019年出现了明显下滑,但仍高于欧盟和美国的产量之和,而消费量预计到2020年仍将明显超过欧盟和美国之和,因为欧盟和美国的人口仅为中国的一半稍多。
从全球来看,在猪肉、牛肉和鸡肉这三大消费肉类中,猪肉一直略占上风,鸡肉紧随其后,最后才是牛肉。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9年这三种肉类的占比分别为39.7%、37.3%和23.0%。而中国的肉类消费却是猪肉遥遥领先,2018年这一比重高达74.9%。由于非洲猪瘟造成中国的猪肉产量急剧下降,而短时间内没有一个国家能迅速填补这一巨大的空白,于是2020年鸡肉产量终于将首次超越猪肉,跃居首位。
对中国猪肉产量急剧下降以及相应的进口增加,国际社会当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那些猪肉出口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增加出口的天赐良机。而对那些进口国来说,则显然将遭受进口猪肉价格急剧攀升所带来的损失。由于这是人类尚无法控制的瘟疫造成的,中国除了增加进口以外,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中国这个全球人口头号大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不仅涉及到本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也是对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的积极贡献。
既然中国国内的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而一时半刻又无法增加供应,那就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而中国的猪肉产销占全球半壁江山,一旦通过进口猪肉来弥补国内的缺口,那就不可能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