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力求通过提供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全球公共产品,促进全球的资源流动,为全球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问题是,“一带一路”的项目大多周期长,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和面临许多重大的非传统风险,包括地缘政治争斗、政权更迭甚至战争和动乱,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不难想象,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解决这些挑战,这就需要各国的紧密合作,加强利益和政策协调,共同应对所面对的挑战。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中国与有关国家的沟通就变得极为重要。到目前为止,中国与除印度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大体上是顺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国内紧迫的发展挑战,比较容易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合作也在改善之中,特别是七大工业国之一的意大利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开始考虑接受“一带一路”。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两国达成一项双边协议,即在第三国的联合基础设施发展项目中开展合作。这为发达国家的企业间接地参与“一带一路”,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即使这些国家还没有在国家层面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行列,企业也可以在第三国与中国企业合作。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最大的阻力来自美国。虽然美国工商界对“一带一路”抱有兴趣,但美国政府基于地缘政治争夺战的考量,一直对“一带一路”采取阻挠的态度。特别是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遏制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美国阻止中国崛起的整体战略的一环,而且这种态势日趋强化,短时间还看不到缓和的迹象。这无疑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风险。
即使美国能够阻止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迫使中国大幅度减缓它在海外的投资,但问题是谁能填补中国撤出留下的空白?论基础设施的资金实力和建设能力,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替代中国的作用,包括美国。只要看看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的缓慢,以及在国际上的承诺大多流于形式,就可以清楚看到美国在这方面的劣势。
中美合作可共铺“一带一路”
既然美国无法替代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美国的阻扰就会让人类失去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知道,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机构无数次警告,基础设施的持续短缺已经严重阻碍全球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用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投资远远不足,预计将有一半的发展目标无法在2030年实现。而低收入国家的持续贫困,正是战乱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全世界唯有团结与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种选择对美国来说也许是难以接受的,却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与中国合作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这么做的理由是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可以带来完满的解决方案;合作也会使美国更好地发挥在全球的领导作用。
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硬实力。中国的软实力还相当薄弱,表现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缺少话语权、较弱的全球协调能力和全球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具有这些软实力的优势,缺少的正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
从更长远来看,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没有疑问。这显示中美两国各自具有比较优势,都须与对方合作。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中美两国的长期发展,必须是以合作为主轴,所谓“脱钩”或“新冷战”不过是短期争斗时的威胁和臆想。
既然从长期来看,中美合作才能应对国际社会诸多的挑战,那何不用“一带一路”这个平台,把中国基础设施的硬实力与美国的软实力结合起来,为全世界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公共产品体系?为了抗衡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美国近年来陆续在亚太和印太地区出台一系列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美国所计划的这些项目与“一带一路”在地域上有重合之处。美国可以考虑在这些与中国“一带一路”在区域上重合的地区,建立合作平台,各自依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互补的合作。
美国反对“一带一路”的理由无非抱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缺少透明度,私人市场参与不足,没有顾及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些挑剔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要注意的是,中国大规模走入世界经济还不到10年,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也只是近五六年的事,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中国还缺乏大规模国际化的经验,这也正说明中国须向世界学习和通过合作得到世界的帮助。
中美“一带一路”合作最大难点
美国与其站在对立面,对中国进行指责或尝试另起炉灶,不如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美国的软实力,将“一带一路”变成世界合作的大舞台,用国际最佳实践引导“一带一路”的发展。
中美在“一带一路”合作的最大难点,是美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疑虑和戒备。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打击和封锁顶多只能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其轨迹。美国唯一应该做的是接受这一事实,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这对提振美国国内经济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也有好处。
美国在过去全球治理中,主要依靠霸权势力,即通过军事干预和经济制裁实现影响力,而对全球发展的直接贡献甚少。这种思路早已过时。人类告别上次世界大战已经74年,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已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全球治理体系必须以促进发展作为核心。如果美国在推动全球发展方面缺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必将受到质疑和挑战。“一带一路”反映了世界发展的迫切需求,有助于解决全球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同。
美国通过“一带一路”与中国合作,可以弥补它在全球发展方面的缺位和不足,加强全球领导力。美国应该从更长远和更综合的角度考虑与中国的战略关系,与中国一起为世界提供一种以发展和合作为核心的新型治理模式。渲染国际地缘政治的争斗,在短期内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只有能真正促进全球发展的努力,才会真正得到国际社会的持久认同。
当然,中国也应该更加主动地创造和提供一些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平台,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留下更多的利润空间,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外国企业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中国也应在透明度、公平竞争性、在地化管理、融资可持续性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更大的改进。中国也应尽量避免陷入国际地缘政治的争斗,更加谨慎地在敏感地区投资,为建立多方合作的平台创造条件。
总之,“一带一路”需要全球的合作,特别是中美两国的合作,只有成功的全球合作,才能使得“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发展的助推器。如果纠结于地缘政治的争斗,合作永远是遥不可及的;但如果从发展的世界大局来看,合作是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