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的吊扇时不时发出“怪声”,我不堪其扰,拨了电话给相熟的电工。他听了描述,建议我调高风速,再把风速调回到我感到舒适的水平。我按照他的建议做出调整后,“怪声”果然消失了。
我问电工解决方案的原理,他支支吾吾,表示更多的是“凭经验”提出方案。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不久前发表全球105个城市购买力的报告,新加坡人的购买力在报告中排第16位,是亚洲第一。这是新加坡历来最好的表现。
分析认为,我国是得益于生活费不高,一般居民负担得起住屋、教育、医疗和交通这四大公共服务。报告也指出,西方城市居民生活费比亚洲等城市更高,一个原因是他们的非贸易品,特别是服务的收费,比相对不发达的城市来得高。
服务收费更低廉让国人的购买力更高,但铜板的另一面却是:我那相熟的电工,还有为数不少的水喉匠等经验老到的技工,他们的服务收费其实远比发达城市的技工来得低。
另外,小贩中心和咖啡店里的帮手、著名美发店里的小埃,还有五星级酒店里的清洁工,以及工作十多个小时的保安人员等等,他们的薪金同样不高。
诚如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在日前公布的《可持续就业》(Sustainable Employment)报告中所说的,本地有一群雇员因工作性质所致,收入无法跟得上国家经济增长的步伐。
报告说:“这组人一般所提供的服务,是日常城市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但他们的服务却常被忽视。”
工商联合总会因此建议,让员工成为身兼多职的“多面手”,结合几份低薪工作,并透过科技简化工作内容,一方面能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让服务承包商把员工所提供的增值服务综合在一份合约里,提高争取到合约的可能性,也提高员工的收入。
例如,让清洁工、园丁和保安受训为能够身兼三职者,通过扩大职能推高他们的工资。业务涵盖这三种服务的设施服务公司ISS,就将与房地产发展商凯德集团合作,在ISS所承包服务的凯德建筑里试行清洁、园艺和保安工作三合一的运作模式。
政府早前强制清洁业、园景业和保安业采纳渐进式薪金模式,是要确保员工透过提升技能和生产力来提高工资。工商联合总会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希望服务承包商能提供增值服务,以争取到更长期的合约。这样承包商才有投资于培训和科技的动力,创造员工生产力和工资皆更高的良性循环。
其实,让员工身兼多职,是一天里业务有起落行业的普遍做法。我就采访过负责酒店前台服务的员工,在较少客人办入住手续的时段,到厨房煎蛋的报道。尽管如此,工商联合总会提出建议后,仍有不少人担心,如何具体让服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的目标,以及雇主可能硬性规定员工掌握多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技能等问题。
三合一运作模式是否能奏效,目前难以评估,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回提出改进低薪员工就业前景者,是希望能达到互惠双赢的雇主。
要知道,不少提供日常服务者,很多时候都没有获得尊严对待,他们甚至被视为“隐形人”,购买他们服务的人或机构,只要他们默默地完成任务。关注这些“隐形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正视他们的工资和职业发展,并合力确保他们不落在其他人后头,才能共同维系社会契约。
我期待电工他日能以掌握到的知识解答疑问,我也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不介意以更高费用购买更周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