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妖怪原形毕露-中国讯息网

让妖怪原形毕露

作者:叶鹏飞 阅读量:11103300 发布时间:2019-12-15 10:48:33

言谈其实是一种思考过程,把妖怪的名字说出来,才能收服它。所以,没有表达的自由,就难有独立的思考。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大反派伏地魔法力无边,在魔法世界里众人讳莫如深,都不敢轻易叫出他的名字,因为他在自己的名字里下了咒语,念出他名字的都会被他追踪到;只有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等极少数艺高胆大的巫师能直呼其名。

同样的,在《西游记》里,唐僧一行沿途所碰到的妖怪,有个别法力强大,连七十二变孙悟空都打不过的劲敌,如第五十二回里的“独角兕大王”,最后都是靠叫出妖怪的真名,迫使其现了原形,才被收拾掉的。

话说独角兕大王用利器“金刚琢”套走孙悟空的金箍棒,悟空去天庭请来天兵天将助阵,但也都敌不过独角兕——哪吒的六件神兵、托塔天王的宝刀、雷公的雷屑、火德星君的火器;连如来佛祖派来降魔的十八罗汉的十八粒金丹砂也被他套取;只有黄河河伯的水器沒被套走,但也無法淹死妖怪。

幸亏如来暗示,孙悟空去找了太上老君帮忙。原来这独角兕是老君的坐骑青牛,趁着牧童打瞌睡溜下凡界,变身“独角兕大王”;那“金刚琢”是老君用来穿青牛鼻的宝器。

悟空诱使妖怪出洞迎战,老君在山峰对妖怪说:“那牛儿还不归家,更待何日?”说破了独角兕的青牛身份,让它原形毕露,才乖乖随着老君回去兜率宫。

东西方文学这个异曲同工的情节,其实都在暗示某种事实。妖怪比喻的是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奇难杂症,应对的办法,必须是通过详尽的论述,具体为其正名,让其现身,才能对症下药。很多时候,我们在碰到难题时,往往因为其陌生的性质而产生各类负面的情绪,如恐惧、焦虑、愤恨,而无法把握难题的本质。

唯有通过言说,特别是对话(因为这意味着动员更多的脑袋来一起面对难题),在过程中梳理事实,再因为事实的浮现而减少陌生的混沌,进而化解伴随着混沌而来的各种负面情绪,最终把难题具体化,同时让解题的答案在过程中结晶。

这就是为何人们在碰到无解的难题时,总希望能找知己倾诉,因为言谈其实是一种思考过程,把妖怪的名字说出来,才能收服它。所以,没有表达的自由,就难有独立的思考。同理,复杂的公共议题更需要自由表达的机会,在众声喧哗中集思广益,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一开始面对的是陌生的混沌,自然容易彷徨而手足无措,甚至言不及义。这个言说的过程必然要充满了偏见、误解、盲点、情绪的宣泄,而且也未必在第一次尝试时,就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言论自由的真谛就在于接受人非完人,必然犯错,并且基于这个共识,去鼓励不同观点的激荡。

换言之,言论自由必然夹带着错误的言论和负面的情绪,若因为害怕后者而反对前者,则无异于削足适履。

当然,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讨论言论自由,也不能不考虑到新的环境所带来的新挑战,特别是带有恶意的言论的传播速度和广泛影响。因为其潜在的危险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但不会由于自由的言论而让妖怪无所遁形,反而会助长妖怪的气焰。

在这个意义上,《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最近的案例,有助于印证政府就法令用意的立场,是否确如其所言。

财政部要求新加坡前进党党员鲍耶的面簿贴文,附上官方的澄清,但并没有下令删除贴文,或许能缓解人们对于法令可能打击言论自由的担忧。

另一起案例是新闻网站主编陈智祥宣称,警方因调查“国大学生联合会”的面簿假账号事件,逮捕一名涉案人士。警方已经公开否认,政府也援引法令要求陈智祥按照指示澄清。但陈智祥以不是新加坡公民,且人在澳大利亚为由拒绝服从;法令显然鞭长莫及。

法令的存在,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鞭策人们谨言慎行。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言论自由是人权,则它也必须有相应的责任。

乐观地说,如果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所谓的错误言论,到底是在探索妖怪原型过程中必然的无心之失,还是恶意的抹黑诋毁,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一手遮天的情况理应是明日黄花了。

但是,法令毕竟是一种被动防御的手段;主动进取的做法,必须是鼓励更多的信息透明,让人们能够按照丰富的事实,全面判断事情的是非。

以鲍耶的案例说,正因为淡马锡和政府投资公司还是让人们觉得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关于它们的各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传说,才有了市场。

言论自由,因而是降服各路妖怪的不二法门。倒过来看,如果缺乏言论自由的空间,则必然滋生社会上的邪气,而且因为难以言说,也就无从让其原形毕露。

长此以往,妖怪必然会越发肆虐,而且变得越来越难驯服,最后兴风作浪,人人不得安宁。每个人都难免生命里的妖怪必须面对,每个社会也都有自己必须收服的妖怪;只有勇敢地直呼其名,迫使它现身,才可保障邪不胜正,河清海晏。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让妖怪原形毕露”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