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
我们是原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员工(包括原创办人、董事、党委书记、副院长、系主任、教授等,都是共产党人),多年以来,向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民政厅(新安学院的主管登记部门)反映新安学院存在的严重的"化公为私"以及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在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及其遗孀张冠坤的控制下,使"化公为私"的过得以”合法化等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广东省民政厅对促进会及新安学院的问题,已经做了一些调查,并委托有关部门对新安学院进行了审计,但是还没有最后的结果。而广东省教育厅对我们反映的情况,还没有具体的回答。
鉴于张冠坤在新安学院的种种违法行为,现在不但没有得到制止,而且变本加厉,越来越嚣张:就在不久前,她宣布任命其长子王磊接替她继任学院的董事长,她自己任监事,进一步使由公家投资建立的新安学院成为王屏山家族全面占有的学校。所以,我们直接向您反映我们的意见,希望问题得到及早解决。
下面,是我们已经向教育厅、民政厅反映过的情况的简单复述(同时补充了直到近期所了解到的新情况) : 1、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屏山不当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后,创办了广东省教育促进会。王当理事长(我们当中有人当常务理事、理事).
促进会成立后,开展了一些促进广东省教育的活动。
2、促进会成立几年后,向王屏山夫人张冠坤(据了解,当时她是香港户口) “购买"了在广州市东山恤孤路的一所房子(现金约130万)作为该会的会馆(办公地点);但是,房产证没有过户,反而在张收到巨额房款后,以张冠坤"赠予"促进会的方式,处理产权问题。
虽然对赠予手续进行过公证,但除了王、张二人,到底还有多少人知道?公证书放在哪里保管?随即,王屏山便让张冠坤以捐赠者的身份,接管促进会的财产管理权。促进会逐步成为受王屏山家族控制的组织,那一纸"公证书"也只有张冠坤可以拿到。
3、1998年,王屏山组建新安学院,以促进会名义和深圳市南山区政府合办,由南山区政府(书记是梁道行,现正服刑)提供整个旧的区政府大院、办公用品、通信设备以及100多万的启动资金等等。
王屏山和他的家人,没有一分钱的投入。我们当中数人,同时是创办人,同样没有一分钱的投入。新安学院就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于1998年招生,开学(第1、2年,挂靠私立华联学院)。王屏山当董事长,其他董事,由王与南山区方面商定任命或由王指定。没有一个董事是投资者。张冠坤没有参加任何相关的创办活动。
4、学院开办初期,已经有些不正常的现象:学院的人事权财权完全由王屏山的弟弟王屏路掌握,学院的财政状况从来没有公开过。
当时人们出于对王屏山的信任,而且都是老老实实只知道把书教好,没有考虑、估计到后面会发生的情况,也就没有对此严肃地提出意见。
王屏山也表示过,新安学院将来要变成股份制,要经过大家充分酝酿。但是,他只是口头上说说,前后8年,直到他去世,一直没有把改制问题公开讨论过。
5、2006年,王屏山去世。促进会没有经过正式讨论(在学院任职的促进会常务理事、理事,广州市的许多常务理事理事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由张拿着促进会盖了章的一纸公文,就在学院里宣布自己是“董事长"。(据我们事后了解,这是份任命书是张自己起草自己盖章的,上面我们的签名都是张伪造的)。
6、此后,张着手改组新安学院董事会,任命自己的女婿黄广储(律师)为学院的法律顾问,背着学院的多数创办人和教职员工,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她的女婿就是直接的操盘手。这些活动包括评估学院财产(时值8000多万),修改学院章程(改为股份制),修改创办人(由王屏山改为张冠坤,更不提其他的创办人),新的章程规定她占有学院55%的股份(另45%归促进会,实际上,这45%还是张在把持),而且可以继承,等等。整个过程,只有参与其事的几个人知道,而且要求这几个人保密。从此,新安学院的原来的"民办公助"性质被悄悄改变了,变成张冠坤独占的学院了。张靠的是王屏山的权力"余荫"和对学院财权的控制,靠的是一系列的幕后活动,是促进会实际上被她操纵而随时可以为她个人服务等等"有利"条件。
7、为了独占大权和肆无忌惮地进行"家族化"活动, 2012年,以年龄为借口,以促进会的名义令5名属于学院创办人的教授(包括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几名系主任)和一位副教授6人同时离开学院。
而张冠坤和王屏路的年龄,和这些教授的年龄是相当的,却被留了下来。这是张扫除她的化公为私的道路上的障碍的手段之一,也是促进会受到王屏山家族控制的证明之一。
8、张任命自己的小儿子王鑫(香港户口)为学院的常务副院长,主管人事、财务。原来的院长对人事、财务不得过问。
9、张为自己安排掌控董事长基金,每年过百万,要求财务人员对开支严格保密(向她签訂承诺保密的协议)。
10、学院的基建,由张与其大儿子王磊专门聘请的"老朋友"林双全主管。整个基建掌控在王磊与林双全手里。基建工程没有按照国家招投标法要求进行公开招标,而以指定承建单位的前提下,搞了一个 "假招标”。施工队头目是王的朋友,没有相应的资质(只好挂靠在宝安建筑公司),工程质量很差
11、最近,张冠坤又任命大儿子王磊为董事长,自己任“监事"(享受极高的月工资)。并对群众说王磊的任职是经过教育厅批准的。这样便构成了母亲任监事",大儿子当董事长,小儿子当常务副院长(另外一名张原来的部下,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的家族式的人事结构,这还能够起到什么监督作用吗?当年公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创办人以及后来学院广大职工创造的业绩和财富,现在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王屏山的遗媚和儿女们的财产了。
以上仅仅是新安学院被张冠坤"化公为私”的过程简述,而张在学院的所作所为,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令我们不解的是,上面的过程,非常明显地违背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但是,却在广东省教育厅方面,一路得到绿灯,使上述过程,披上“合法"的外衣。多年来教育厅在处理新安学院的事情上,是不是和学院有什么"默契呢?情况反映了多年,王屏山家族对新安学院的掌控,反而越来越严重。这到底是我们错了,还是这当中,触犯了谁的利益?我们希望把真相公布于众,希望多年举报没有结果的事情有一个公正的结局!
举报人:张裕良(原促进会常务理事、学院党委书记、董事、教授)
温兆清(原学院副院长、生物技术系主任、董事、教授)
王桂海(原促进会理事、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以上前3人,均是学院的创办人。由于我们年纪都比较老了,个别举报人行动不便,现在,留下几个人的联系方法:温兆清: 13829727146 ; 020.85213927王桂海: 13048063914 ; 020,85213320,黄侃13602525254.(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