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州丹绒比艾补选落幕,马来西亚希望联盟遭遇执政后最大的挫折,得票率除了是马国执政党补选史上最差,还流失了大量的华人和马来选票。
执政联盟不堪入目的补选成绩,令原本已经暗流汹涌的马国政局,再掀起另一轮的政治斗争。当然,毫无疑问的,这一轮的政治斗争焦点还是相位竞争,但此刻的斗争和过去不同。希盟败选后,舆论要求马哈迪退位的呼声比之前更大;而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也让他一度感到惊惶失措,甚至再提出改组内阁。
补选后的局势对马哈迪极为不利,所以作为支持马哈迪留任至届满的“保马派”领袖,即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经济部长阿兹敏,很快就有行动。他连夜在住家召集了一场会议,虽然阿兹敏之后面对记者提问时,对晚间会议是否讨论“保马”含糊带过,但出席的27名领袖皆为立场上支持马哈迪的公正党和巫统议员,所以坊间基本上并不相信会议与“保马”无关。另外,在这之后网络就开始流传阿兹敏已获足够议员支持的消息。这些发展都让马国政坛陷入补选后的余波震荡之中。
从表面上看,这场由阿兹敏主持的会议是很有意思的。马哈迪早前在一场记者会中突然流鼻血,虽然送医后证明无碍,但进一步让朝野和舆论关注马哈迪的健康状况。马国政坛也在此刻惊觉,无论马哈迪再如何干练,他已达94岁高龄;加上阿兹敏在政府内的站脚未稳,在党内主要依附马哈迪的影响力,所以这几天已逐渐有“保马派”领袖的信念开始动摇。这也就是为什么阿兹敏在那场会议中所召集的巫统议员,有近一半缺席。
当然,如果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阿兹敏是个心思缜密的领袖,若有意密会议员商议“保马”,不会那么明目张胆。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这场会议是刻意做给公正党主席安华及其派系看的,以激化安华和马哈迪的矛盾。
另外,亲阿兹敏的公正党砂拉越州主席巴鲁比安也差不多在同一时候,以阿兹敏没受邀出席在美里举行的公正党大会为由,单方面宣布会议押后。他的青年团更公开分裂,亲安华的团长阿克玛与亲阿兹敏的署理团长希尔曼互相叫嚣,两派对立升级。
在这关键期,坊间还传出安华觐见国家元首、发动不信任动议,以及撤换巴鲁比安的谣言。砂州公正党的30个区部领袖中,有19个就为此而联署支持巴鲁比安,公然挑战安华和党顾问旺阿兹莎。
这些谣言和举动,主要是要强迫安华出手,对阿兹敏采取纪律行动,甚至开除党籍。阿兹敏就可以用受害者的姿态,堂堂正正地创立新党,或加入马哈迪的土著团结党,也可营造安华趁希盟败走补选要对马哈迪逼宫的氛围,让希盟内的马来领袖不信任安华。
至于马哈迪要改组内阁,也是一项配合性策略,因为内阁任命由首相说了算,所以掐着要改组的关键动作,必然能让希盟的现任部长有所顾忌。他们为保官职而不敢选边站,特别是向来支持安华的民主行动党,只要他们还眷恋财政部、教育部、国防部、交通部等重要部门的官职,在这关键期内绝不会支援安华,让后者更加孤立。
当然,经过这么多次狼来了,马哈迪这次想改组内阁或许是来真的,但借助改组来对现有不利局势进行洗牌的动机,也假不了。
另外,砂州州选已进入倒数计时。经历过丹绒比艾补选一役,希盟领袖对规模更大、政治版图更复杂的州选极其谨慎。阿兹敏和巴鲁比安都看准这种心理,希望透过升级州公正党的矛盾,刻意让安华陷入争权和大局的两难。
当然,尽管马哈迪早前已表明安华是自己的接班人,但阿兹敏要取代安华的野心显然并没有消失;而马哈迪依然不信任安华,所以马国补选后所诱发的政治混局,只不过是一碟前菜,在这之后必然会越演越烈,而且火必定是先从公正党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