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下周的英国大选将如各界预期,由首相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胜出。虽然未成定局,但一些时政评论员已迫不及待开始分析。约翰逊个人在选民眼里有不讨喜的因素,加上保守党在脱欧课题上的焦躁冒进,尤其是约翰逊政府上台这几个月的强势作风,还有该党此次竞选政纲大走民粹路线,评论分析已不对保守党的胜选因素感兴趣,因为其中缺乏让选民信服的论述。大家好奇的反倒是,工党怎么有办法在对手完全处于被动和守势的情况下,提前丢了这盘棋。
这就有如在足球赛里,前锋对着无人防守的龙门,却仍能射偏一样匪夷所思。面对选举中兵家必争的中间选票,工党却推出了提高赋税等左倾且不利经商的主张。《金融时报》的评论就形容,对于寄望公共服务投资、经济更平等、脱欧方案更理智或简单、替代造成国家分歧加深的政府等民众的期盼,工党对意识形态的过于执着和不灵活,简直形同一次“无耻的背叛”。但综合各方因素,工党作为历史悠久、代表可观选民比率的政党,并非缺乏资源或支持,也不差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工党领袖科尔宾在脱欧公投后的两次选举和政治辩论中,都显得欠缺政治精明(political savviness)。
政治精明是在诡谲格局中的求生技能,它并不只是发表宏伟论述或政治上的精心布局,而是知己知彼。有者可能把这理解为,知道对手会怎么以其所长攻己所短,并为此做好准备,但这其实仍属被动。更精明的做法是能化守势为攻势,而且是临场就能作出判断和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妙语如珠的政治家,总能很快吸引到选民支持,因为他们的巧妙回应,既显示了早为对方的攻势做好准备,而且还能四两拨千斤,借对方的力道反攻其不备。
科尔宾和许多欠缺火候的政治人物之所以总显得处于下风,往往是因为在公共视角里过于“乖顺”,演讲或回答问题时一板一眼,缺乏应有的魄力和生命力,自然也就更难以构成说服力。这并不是说政治人物必须都是满腹珠玑,如果他们关注的只是如何吸引镁光灯、每天该抛出多少金句,其服务人民的职责将本末倒置。这也是许多社会走向民粹、政治人物哗众取宠、国家治理慢性瘫痪的症结所在。不过,政治精明者起码应让人民听得出其信念和志向所在,不能为了既想顺得哥来又不想失嫂意而在人前保留想法,或只做政治正确的表述。比起强作姿态,坦诚以待更能建立政、民之间的信任。
政治上不精明,是否意味治理上会有负面效应?两者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一派观点认为,哪怕政治人物的敏锐度再差,只要真诚想为国为民服务,终究会有被人明白和接受的一天。不过必需指出,政治人物需要政治精明,不只是为了要应付国内多元的政治诉求,对外也必须能代表和展现一国人民的睿智,以维护国家的国际声望。
但政治精明是能从零学起的吗?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政治嗅觉敏锐,但即便是曾被建国总理李光耀形容公开讲话时有如木头般的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在经过一番政治洗礼后,也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有些人从错误中学习,有些人经由观察他人学习,有些人则通过反复训练来累积经验。可以肯定的是,政治精明虽然不是良好治理的必然条件,却是测量政治人物是否能将局势把握于股掌间的必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