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时代来了 准备好了吗?-中国讯息网

老龄化时代来了 准备好了吗?

作者:游润恬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1-28 09:39:24

把轻度失智者带进有虚拟现实(VR)投影的小房间,让他们仿佛回到曾经熟悉的街景,从而激活他们的记忆力,丰富精神生活,延缓痴呆症状恶化;把感应器贴在老人的肚皮表层,膀胱快满时,感应器会提醒老人自己上厕所,这能减少老人穿纸尿布的必要,让老人保留自理能力从而提升尊严。

来自新加坡的老年看护业者和学者前天在一场关于退休与积极老龄化的学术论坛上,分享了这些新加坡运用科技和人工智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例子。来自中国的业者和学者也分享了他们的尝试,例如老年人在互联网平台上“下单”请看护人员上门提供服务。

中国和新加坡在2000年同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比率超过7%。中国人民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办的这场学术论坛,就是为了探讨如何应对这个两国共同的难题。去年岁数已足以被纳入本国乐龄健保计划的我,自然也关心这个课题。

整场论坛给我比较深的触动是,中方的官员和学者反复强调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要性。我起初不明白,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都快20年了,全民都知道社会在老龄化的事实,社会也推崇敬老尊贤的价值观,为什么现在还在谈国情教育呢?

原来,着手解决一个大问题之前,先开展国情教育,是中国公共政策的特色。

先解释何谓老龄化国情教育。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4个部门去年3月联合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主要目标是向党政干部、青少年和老年人解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影响,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形势和加强应对能力。国情教育也包括宣传老年人的法律权益和各种关于老龄的政策法规,弘扬孝亲敬老的价值观等。

中国把老龄化定义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之所以需要通过国情教育向党政干部解释这个基本国情,是因为中央出台了各种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文件之后,各地各级单位在具体落实时,还需要大量的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以及权衡与取舍。大家虽然知道应该应对老龄化,但怎么做才效果最好,可持续且不过度影响年轻人,这个难题目前谁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中国农耕经济几千来形成和固化了的社会关系和结构,正受到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冲击。要一下子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和家庭价值观不容易,但不改变就没法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做准备,所以需要有国情教育。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年长者因为掌握对土地和耕种法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尊敬。但在工厂车间里,技术是在同辈之间转移。到了信息化时代,年轻人的优势胜过老年人,倚老卖老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在许多年长者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他们已被社会淘汰。这意味着老年学堂不能只停留在教老人写书法、做剪纸,打发时间的文娱节目,而得是实实在在的正规教育,让老人终身学习,掌握新时代所需的技能,延长自己的经济寿命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新加坡在提高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意识方面,其实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比如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议员经常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人口老龄化,应对老龄化的各种住房、医保政策也陆续到位。民间团体和企业也经常组织关爱年长者的活动,例如《联合早报》所属的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所主办的“陪你看报纸”活动。

无论如何,老龄化时代已到来,越不正视问题,问题就越难解决,这不只是影响老年人的问题,也影响年轻人的未来,所以无论老年人或年轻一代,现在就须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老龄化时代来了 准备好了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