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日历上唯一由四个1组成的特别日子,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媲美“圣诞购物潮”的商业现象,甚至文化符号:联欢晚会、红包雨、零点抢……这个由中国电商巨擎阿里巴巴在11年前发起的狂欢购物节,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跟进,每年都在刷新着世人对于中国强大市场购买力的认知。阿里巴巴旗下各平台仅用1分36秒就突破100亿人民币的销售,24小时销售总额更是破历史纪录的268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东南亚国家柬埔寨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倍。
相对于传统实体店铺零售,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把网络平台销售命名为“新零售”。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这一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新零售1.0”商业模式,如今也同样面临增长减速、创新乏力的隐忧。2019年销售额创新高,伴随着的却是年增长率创新低。同时过度商业包装下的促销活动,导致顾客“冲动消费”“超前消费”,也使得节后退货及买卖纠纷居高不下。
资本市场上永远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及“神奇的故事”,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零售2.0”破空而出,同样是线上零售平台,拼多多却下沉经营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市场,通过团购的概念,先以低价获得消费者订单,再大批量向生产厂家定制产品。
此模式吸引了一大批以价格因素为首要考量,不在意品牌体验的消费群体,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空白。自2015年9月开始上线,拼多多销售额及活跃顾客人数的年增长率,都是其他新零售1.0平台的10倍以上,也因此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儿,不到三年时间,拼多多就实现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必须指出,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也并非完美,低价格与高质量始终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通过团购这一并非创新的模式,去最大限度地压低采购价格,必然损害到生产厂家利益及品牌价值;一旦面临低端消费市场增长的瓶颈,平台唯有以更低价格来吸引顾客订单,反而形成价低质劣的向下恶性螺旋。如何提高用户粘度,如何保护厂家赢利,团购模式无法给出“厂家—平台-消费者”的三方优化方案。
是否有新零售3.0的模式,让生产厂家及平台在有合理利润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经营,同时让消费者提高复购率及满意度?答案是有的,新零售3.0的关键词就是——社区。不同于传统社区,网络社区突破了地理局限,网络社区因为共同兴趣的人群聚集而产生了社交粘度,相似的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也让产品销售可以更精准定位。
就以一个典型的商业场景来描述:一群有着年幼孩子的职场女性,会在社交软件上交流育儿经,分享自己满意的购物及消费体验,在学校假期则有共同的亲子旅游需求。
在这样的一个纯女性亲家庭的网络社区内,亲身经验分享更能带动起集体重复消费,如家庭用品、儿童食品、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等,商家及平台因此节省下的传统广告费用及其他促销成本,可以回馈到该社区,形成商家盈利,消费者省钱的双赢良性循环。
经营这一细分市场的平台,看似减少了把同一类产品卖给所有人的机会,却得以降低获客成本,可以向同一群人销售所有产品,而有高用户粘度,才是平台价值所在。
目前在大中华经济圈耕耘社区消费的平台的佼佼者有小红书、斑马会员、考拉网等等,虽然目前市场当量还无法比肩天猫、京东,但已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顺利获得多轮融资,成长为下一个独角兽的路途并不遥远。
从线下到线上,从粗放到细分,从1.0到3.0,新零售的创业者与经营者始终在创新与进化,并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