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极端的病例,细菌对所有在医疗能使用的抗生素都显示耐药能力,病情简直就是无药可医。在2016年,官方估计全球有7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如果情况不变,到了2050年,抗菌剂耐药性预计会导致每年多达 1000万 人死亡。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1928年偶然的机缘下,发现能防止细菌滋长的菌类。很快的,青霉素(penicillin,音译盤尼西林)就在医疗上起了很大的效用,也广泛地被使用,无数受细菌感染的病人因而收益。
在1945年,弗莱明和其他两名研究人员因发现青霉素的临床功效,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颁奖礼上,弗莱明演说时,警告如果世人不恰当地使用青霉素,细菌就可能呈现耐药的现象。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抗菌剂也分几种,如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病药和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产生功效,细菌能够在许多环境中滋长,因为它们能很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抗生素能消除大部分细菌,但少数找到办法对付抗生素的细菌就会继续生存。这些细菌还会把耐药性基因传于后代。
长期下来,这些耐药的细菌生存的概率就越来越高。此外,不同族群的细菌比邻而居,也可互相繁衍结合,把耐药性基因传播开来。若耐药性普遍化,许多抗生素就会失灵。
抗生素耐药性对人类具重大威胁。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被细菌感染而患病。肺炎、尿道炎、皮肤炎和肠胃炎都是普遍的疾病。抗生素能有效地把病患治好,但是如果病情是因耐药细菌引起的,普通的抗生素就会失去效应。最棘手的是,耐药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在短短几十年内,许多细菌都开始产生耐药的能力,有些甚至让多种抗生素都无效,医生只能使用二、三线抗生素来治疗。
在最极端的病例,细菌对所有在医疗能使用的抗生素都显示耐药能力,病情简直就是无药可医。在2016年,官方估计全球有7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如果情况不变,到了2050年,抗菌剂耐药性预计会导致每年多达1000万人死亡。
有农业的国家,抗生素也广泛用于养殖动物身上,来避免或医治细菌感染。因此,耐药细菌不但存在于我们的周遭环境,也可透过处理不当的食物传入体内。如此可见,耐药细菌能利用不同管道传播。除了对人类和动物有害,抗菌剂耐药性也会对食安,农业,全球贸易与发展有巨大的负面影向。据世界银行估计,到了2050年,全球生产总值可因此萎缩高达3.8%。一份英国的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00万亿美元。
近几年来,抗菌剂耐药性广泛受到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个问题列为全球性的卫生紧急状况。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性耐药危机,世界卫生组织、粮食及农业组织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共同发表了有关抗菌剂耐药性的全球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在2015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受到认可。
新加坡也加入了行动,在2017年11月宣布了有关抗菌剂耐药性的国家战略计划。在计划下,卫生部、国家公园局、新加坡食品局、国家环境局以及公用事业局,共同和其他有关当局携手推行五项核心策略:一、教育利益相关者与民众抗菌剂耐药性并让大家明白所存在的危机;二、监督和风险评估耐药性的趋势;三、促进反击耐药性的研究;四、预防及控制感染;五、改进抗菌剂的使用。为了尽快实现计划,国家传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在2018年设立了抗生素耐药性协调办公室(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Coordinating Office),来催化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教育民众也是全球行动计划的第一宗旨。世卫组织在每年的11月举行世界提高抗生素认知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认知周的目标是让民众对抗生素耐药问题有一定的意识,并能谨慎与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以便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出现和扩散。
国人该如何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第一,不要滥用抗生素。绝大多数的伤风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病毒和细菌不同:如果是被病毒感染,吃抗生素是对病情没有帮助的。此外,服用抗生素也可能产生副作用。第二,如果医生建议你不需要服用抗生素,请遵循指示。相反的,如果医生建议你服用抗生素,请完成药物疗程,不要把剩余的抗生素转送于他人。最后,注重个人卫生和按时打适当的预防针,也可以减低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风险。
抗菌剂耐药性的问题也许令人生畏。但是如果我们从多方面配合,齐心协力,必定能够有效改善抗菌剂耐药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