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暴力浪潮爆发至今,已经超过了五个月。这班暴徒为何仍未收手的原因,在於反对派和黄丝媒体在背后不断煽惑,让其支持者相信只要继续发动暴力衝击,政府便会再次让步,接纳他们提出的所谓“五大诉求”。另一方面,有些人表面上打扮成建制派,藉此向特区政府兜售绥靖主义的观点,并且不时挑拨离间,将反对他们的意见,说成是“打小报告”、“进谗言”。
港大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荣誉讲师袁弥昌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君在2017年的特首选举中,为曾俊华助选而崭露头角。之后加入新民党出任政策总裁,期后转任汇贤智库顾问。袁弥昌由於“成日唔返工”早前遭解僱,但外界仍是把此君视作建制派。
问题是,香港政坛一向波谲云诡,当中不乏投机分子。这一类人平日打着“温和”或者“中间”的旗号,实际上跟反对派暗通款曲,不断向特区政府乃至中央兜售绥靖主义的观点。与此同时,他们又会四处煽风点火,把所有不认同绥靖主义的建制中人,扣上“强硬派”的帽子,藉此达到分化爱国爱港阵营的目的。
以袁弥昌近日所撰的文章为例,他声称美国国会审议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及多名美国政府高层的讲话,意味着美国正在改变对华政策,意图“以香港规範和演变中国”,於是认为“中央和港府除了匆匆变阵之外,实在是别无他法”。至於他口中的“变阵”,究竟又是什麼呢?自然是特区政府再次向反对派让步,接受他们所谓的“五大诉求”。
由此可见,在袁弥昌心目中,美国藉着今次“修例风波”大做文章,意图干预中国内政和香港特区内部事务,他认为中央和特区政府除了屈服,向境外势力扶植的反对派让步之外,便是“别无他法”。至於捍卫国家主权,对他来说,自然不被视作一回事。作为一个中国人,竟然鼓动自己的祖国向美国霸权主义屈服,这样还不算是绥靖主义,怎样才算是绥靖主义?
退一步而言,反对派提出的“五大诉求”,根本不符《基本法》及法治精神。以“不起诉被捕示威者”为例,《基本法》第63条规定,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起诉与否应按有否违法,以及证据是否充分而定。此外,“取消暴动定性”也不可行,因为被捕人士有否干犯暴动罪,应由法院审判而定。至於“立即实行双普选”,则不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7年及2014年分别颁布的两个决定。
再退一步而言,假定中央和特区政府听从袁弥昌之言“变阵”,接受反对派提出的“五大诉求”,反对派便会收货乎?美国便会放弃“以香港规範和演变中国”乎?肯定不会。因为特区政府即使接受反对派的所有“诉求”,他们仍旧是贪得无厌,仍旧会不断提出新“诉求”,仍旧会发动衝击。
是故,不论从捍卫国家主权的角度,从《基本法》及法治精神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现实的角度而言,袁弥昌所提出的绥靖主义观点,才是真正的“进谗言”,根本不可能达至所谓的“止蚀”。君不见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首相张伯伦主张向德国採取绥靖政策,结果只是使到希特勒,变得更加得寸进尺乎?是故,在美国的霸权主义,以及反对派的暴力威吓之下,採取任何绥靖的姑息,结果只会使到暴徒变得更加有恃无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