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泛民主派的中青代,兼有作家和学者身份的方志恒博士,最近撰文谈了他对“反送中”运动的思考及展望。这让我们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从“反送中”引领者的角度,去理解这场运动的本质。
方志恒毕业自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及行政系,之后加入港府任行政主任,2007年离开公务员队伍,投身学术界,现为副教授,任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研究学院副总监。他也是民间智库“新力量网络”副主席,《香港革新论》主编,被视为公共知识分子——以知识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
三年前,方志恒连同30位“泛民”人士发表《香港前途决议文》,提出“内部自决”和“永续自治”,实现“自决权”等主张。
在最近的文章中,他把“反送中”运动称为“流水革命”,认为这场革命对香港的“自治运动”具有时代意义。他在文章中还提出香港是一个“无国家共同体”(stateless nation)。
懂英文的人都知道,nation就是国家的意思。译成“共同体”,很多人反而不明白是什么。但看英文很清楚——香港是一个没有国家名分的国家,一个不是国家(stateless)的国家(nation)。
Nation也可以理解为民族或国民。那就更清楚了,意思是港人是一群没有国家的国民(不必认同中国),或是一个不同于中国人的民族。
一个争取“自决权”的民族,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独立”啊。众所周知,二战后,大批殖民地就是在“民族自决”的大旗下独立的。
可见,“无国家共同体”就是港独。只不过这种“港独”与“独立建国”不同,方志恒主张的是“独立不建国”。因为“无国家共同体”的概念,认为香港是一个“非国家的国家”,或者说是“国际自治政体”(internationalized autonomy)。因此在他看来,香港只需要独立,不需要建国。
那怎么实现这种“不建国的独立”呢?在方志恒看来就是落实“真普选”——排除中央“干预”,不对候选人做任何遴选,完完全全交给“港人自决”。
稍微回顾一下当年的中英谈判,中国政府曾坚决反对香港问题国际化,以及英国要把治权交给港人,让“港人治港”变成一种“联邦”或“邦联”模式。中国政府坚持英国必须交还香港主权,中国政府再以中央对地方的形式,授权“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这意味着港人的自治权来自中央授权,也就是说香港并不拥有主权,也没有所谓的自决权。而寻求香港“自决”,并把港人说成是中国以外的另一个民族,其本质就是“港独”。这已是再清楚不过了。
只是这种不必建国的港独,所需要的只是把自治权从现在的“中央授权”,变为“港人自决”。其隐蔽性较高,又可包装成“高度自治”或“永续自治”等。
方志恒说,这场发韧于“反送中”的“流水革命”,已成为新一波的“香港自治运动”。而这个自治,不是指现有的“港人治港”,而是落实“真普选”后的“港人自决”,也就是不建国的“港独”。
方志恒表示,“反送中”运动虽因修例而起,却不会因撤销修例而终止,抗争的最终目标是“真普选”。方志恒在文章另一处再次强调,这场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撤回修例,不是设独立调查委员会,不是林郑下台,而是落实“真普选”!
为什么“真普选”那么重要?因为它已成为港人自决(港独)的代名词。是香港通往独立于中国的“无国家共同体”的一条秘密通道。而这条通道的通关密语就是“暴力”。
方志恒说,这次运动“港人非常团结”。真的吗?显然他完全无视香港有撑警和希望止暴制乱的民意;也无视暴力对香港社会的撕裂,无视蒙面暴徒对持不同意见市民的殴打,无视学生对持不同观点老师的非法禁锢……
方志恒说的团结,其实是指“和理非”和“勇武”的团结。他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这场运动“和勇之间”克服了路线分歧,携手合作——前线由勇武抗争,后面有“和理非”支援。
换言之,“和理非”与“勇武”早就合流。对于“暴力”,他们完全没有“路线分歧”,只有携手合作、分工不同。
读到这儿我明白了,为什么“和理非”拒绝与暴力割席?为什么泛民声称不追求“港独”,却又不谴责“港独”?在这场运动中,泛民与港独早已合流,“真普选”已成为“港独”的幌子,“和理非”已沦为暴徒的假面。
在方志恒的论述下,这场运动的性质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场打着“真普选”的旗号,以追求港人自决(独立)为目标,以暴力为手段的革命(暴动)。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场带着假面的港独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