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俄加速建设“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讯息网

印俄加速建设“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

作者:杜志远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1-08 09:12:14

俄罗斯作为冷战后谋求复兴的大国、印度作为冷战后崛起的大国,印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今年9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并访问俄罗斯期间,印俄双方就共同开发远东和北极地区、培训印度宇航员、扩大经贸合作等多项事务达成一致意见。莫迪更是在其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享有自治特权)遭受“国际孤立”时,得到普京的政治支持。会议期间,双方一致赞同两国关系具有“战略性和特殊性”,致力于推动双方“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再上一层楼。

印俄建立“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是双方暂时的政治制度安排和行为互动模式,而是在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历史逻辑和属性逻辑等因素推动下,双方关系前进和上升的自然逻辑结果。

第一,各自逻辑(内部逻辑)。印俄形成“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内部逻辑,包括来自俄罗斯的观点和来自印度的观点。印度推动建立“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源于印度外交政策的驱动力:寻求战略自治、对实现大国地位的渴望、在塑造全球体系中发挥作用、获取技术、能源安全、区域要求、寻求大陆角色。而俄罗斯推动建立“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则源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抵御美国及其盟国对其施加的压力,以及减少该国的政治孤立、巩固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之外的大国地位。

第二,共同逻辑(外部逻辑)。由于基本国情、经济基础等异质性,导致印度建立“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在内部逻辑上存在差异;但在外部逻辑上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也是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可靠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包括平衡中美等大国在亚洲地区不断增长的权势、对多极化秩序和多边主义的共同信仰、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地理位置远离造就的相互威胁性低、谋求在中亚和中东等地区的政治合作。

第三,历史逻辑。印俄“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是在经历战略疑虑期(1930年至1953年)、战略接触期(1953年至1971年)、战略调整期(1971年至2000年)、战略成长期(2000年至2010年)和战略成熟期(2010年至今)后,在一般关系、伙伴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友谊不断加深、战略协同作用不断加强的结果。

第四,属性逻辑。随着美国实力的持续下降和新兴大国的出现,国际体系被逐渐打破。与结盟和不结盟不同,“伙伴关系”寻求的是一种相对自主计算的灵活政策。“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作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变体,具备“战略伙伴关系”所独有的优势:不存在多边结盟的国家负担;不需要各国在任何情况和任何问题下允诺相互支持,而只需在共同兴趣和共同利益领域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具备独特的优势:在与敌人发生军事对抗时增强其军事威慑力、对敌人施加共同的心理和政治压力、在国际机构中获得政治支持或成员资格、分散赌注,避免对单一合作伙伴的过度依赖求与对手的合作;减轻与利益冲突相关的风险;保证上述目标可以在不结盟或结盟的情况下实现。

印俄伙伴关系行将致远

印度和俄罗斯在既有传统合作领域(政治、国防、经济和技术转移等)的关系不断加强。在政治领域,俄罗斯始终支持印度谋求大国地位的诉求(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参与北极事务)以及维护印度的核心利益(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主张)。同样,印度在俄罗斯遭受国际孤立时(西方集体制裁)依然保持与俄罗斯的密切合作。

此外,双方都在尝试建立“俄印中战略三角”亚洲安全框架的可能性。在国防领域,从俄罗斯军购比率下降,但俄罗斯依然是印度军购最大的卖家。双方最近陆续签署了价值30亿美元的核潜艇交易和50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协议。印俄双方定期军事接触和联合演习,并同意加快制定军事领域新的长期互动计划。

在经济领域,虽然两国贸易额总量较少,但两国一致同意为了2025年达到300亿美元贸易额,双方同意更积极地利用印俄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加强工业合作,建立新的技术和投资伙伴关系,特别是在先进的高科技领域,并找到新的途径和合作形式。在技术转移领域,印度军购多样化和本土化的诉求,将迫使印度注重买卖双方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技术的转移将促进印度始终对俄罗斯武器保持热情。

印度和俄罗斯在新兴领域(远东和北极、印太、太空和人工智能等)重点开始发力。在远东和北极事务领域,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期间,双方就共同开发钦奈-符拉迪沃斯托克海上航线、开发远东和北极地区等达成合作意向。在印太领域,面对中美在印太领域战略竞争的加剧和应印度、越南、亚细安的邀请,俄罗斯对印太地区逐渐表现出兴趣。印度的“印太战略”也迫切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在太空领域。印度“月船2号”软着陆失败,再次凸显了印度航天技术与大国之间的差距,俄罗斯拥有的先进太空技术将促进双方的合作。在人工智能领域,印度和俄罗斯同意加强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的合作,并探讨在医疗保健领域开展联合工作的可能性。双方还决定加强在数字前沿、金融技术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合作。

印俄关系依然挑战不断

同时,印俄“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也受到外部印俄与中美等大国的关系不确定性,以及内部依赖性关系单一等因素的制约。

印俄与中美等大国的关系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中俄关系的走近。西方对俄罗斯的集体制裁,俄罗斯对中国给予政治援助的诉求,远远大于对印度的诉求。同时,中印在亚洲地区战略竞争态势随着双方实力不断加强而加剧,中印面临亚洲版“修昔底德陷阱”。

第二、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双方关系达到历史最佳水平,这是印度最不愿意看到的。第三,印度越来越接近美国。随着莫迪上台后“突破历史的犹豫、战略拥抱美国”,美印签署物流交换协议备忘录、通信兼容性和安全协议,印俄传统的历史友谊开始面临不断被侵蚀的风险。

依赖性关系单一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军事合作是双方关系最主要的支柱,优势却下降。由于俄罗斯武器系统故障率高、延期交付频繁、印度谋求战略自主等,印度开始有意识地尝试武器进口多样化和本土化,导致2009年至2013年、2014年至2018年间,印度对俄罗斯武器进口下降了42%。同时,印度增加了对以色列、美国和法国武器进口。随着美国逐渐放开对印度的武器禁售,印度进口美国的武器比重不断加码。

第二,底盘不稳,经贸关系增长乏力。2010年印俄宣布,到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2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但是2018年两国双边贸易额才达到83亿美元。相比之下,2018年印美贸易额达到1421亿美元,俄中贸易额达到1070.6亿美元。

第三,未形成严密价值链融合。印俄合作基本存在于政治和战略层面,经济、人文、科技等领域深度合作较少。换言之,双方的合作多具备“战时”色彩,底层基础合作严重欠缺。

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

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生

印俄建立“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是双方暂时的政治制度安排和行为互动模式,而是在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历史逻辑和属性逻辑等因素推动下双方关系前进和上升的自然逻辑结果。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印俄加速建设“特殊和特权战略伙伴关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