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残酷的满足感-中国讯息网

国际特稿:残酷的满足感

作者:陈列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1-03 08:35:25

特朗普在述说伊斯兰国首脑巴格达迪毙命的故事很精彩,但那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表演,一方面炫耀自己,一方面抹黑巴格达迪。特朗普爱吹牛说谎,巴格达迪之死让他显得特别得意,一场好事却被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残酷的自我满足感给搞砸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7日高调宣布伊斯兰国首脑巴格达迪毙命,并绘声绘色描述了巴格达迪的死状和心态,说他“死得像条狗”和“死得像懦夫”,处处流露不加掩饰的得意和轻蔑。但他在发布会上自吹自擂的言语、夸张的描述与过于戏剧化的细节,很快就遭到了质疑。

特朗普夸张描述细节
      官员纳闷但谨慎回应

有记者统计,在讲述巴格达迪的细节时,特朗普约10次用上“狗”(dog)这个字眼:“他跑进一条死胡同,一路上一直呜咽、哭喊、尖叫,最后死了。”“当时建筑物里其他人已经投降或被杀,剩下只有巴格达迪在一个通道里,拉上自己三个年幼的孩子,把他们带向死亡边缘。我们的狗一路追,他们被追到通道尽头。他引爆了自杀式炸弹背心,自己和三个孩子死了。身体被炸得残缺不全。”

就连和他在白宫战情室一同观看突袭行动直播的政府官员都很纳闷,特朗普这些说法从何而来?

防长埃斯柏被问及是否也像特朗普一样听到了呜咽和哭泣时回答说:“我没有这些细节。”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也表示:不清楚特朗普在面对记者的反复提问时,他的细节信息是哪来的?

他们都很谨慎,避免发表任何公开抵触总统言论的说词。

但《每日野兽报》引述两名熟悉特朗普的人士称,当听到特朗普形容巴格达迪哭哭啼啼和死得像条狗时,马上就联想到特朗普公开或私底下总是条件反射地使用这些字眼侮辱对手。

新闻发布会历时48分钟,特朗普首先宣读官方声明,跟着接受40分钟的提问,而遭质疑的部分就发生在这40分钟的提问时间。特朗普对巴格达迪临死前的描述颇有画面感,他形容整个过程“像看电影一样”。

但《纽约时报》马上揪出他言过其实,因为直播只有视频,没有音频,特朗普当时根本听不到巴格达迪的声音。他只能听到指挥部官员报告突袭行动的进程。

该报引述军方及情报部门消息人士透露,白宫战情室当时播放的,是无人机从空中拍摄的实时影像,有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准巴格达迪的藏身建筑,通过热成像分辨敌友。

但这些现场画面并没有现场声音,也不可能拍到巴格达迪自爆时身处地道的内部情况。

此外,执行任务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士兵虽然装备了头盔式摄像仪,但没有开启直播功能,其拍摄的视频作为记录,只有在行动结束后才能下载。

而至少在特朗普2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五角大楼与白宫高层都没有看到有关视频。

换言之,特朗普看的是“默片”,却绘声绘色地为巴格达迪死前状况配音润色,加油添醋:

“在其最后时刻呜咽、哭喊、尖叫,”

“巴格达迪死得像条狗,死得像个懦夫。”

特朗普的故事很精彩,但那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表演,一方面炫耀自己,一方面抹黑巴格达迪。

也许是说谎心虚,当一名记者追问他是否真的听到巴格达迪呜咽尖叫时,他先是说不想多谈,却忍不住补上一句:“他在尖叫、哭泣和呜咽。他被吓得魂不附体。”

特朗普被批
“粗俗粗暴不符总统风范”  

左派媒体和评论员纷纷批评特朗普很不人道。

美国前驻卡塔尔大使史密斯说,特朗普对巴格达迪死亡细节的描述“生动可怕、令人毛骨悚然而且夸张”,她还指特朗普“像恐怖分子那样乐在其中”,享受死亡并流露出一种残酷的满足感,而没有顾忌到其言论会危及美国人在中东地区的安全。

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温尼菲尔德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特朗普在巴格达迪死后对其“大肆羞辱”是不合适的。他说特朗普的表达方式“很粗俗、粗暴,且不符合总统风范”。

据政治新闻网站“政治”28日报道,情报界资深人士表示,最让人担心的是,特朗普在记者会上透露的细节可以帮助恐怖组织了解美国反恐部队如何收集情报并执行危险任务。曾任中东地区打击伊斯兰国战斗行动高级指挥官的退役中将纳加塔批评说:特朗普的做法鲁莽。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还夸夸其谈,说自己在2001年九一一恐袭发生前一年就在一本书中警告奥萨马这个人很危险,要尽早将他除掉,“那时几乎没人听说过奥萨马”“但没人听我的”。他还叫记者去读那本书。没想到《华盛顿邮报》和《每日新闻》真的去查,发现特朗普说谎,书中根本没说过奥萨马如何危险和非要除掉不可。它们也指出,其实2000年奥萨马早已是美国反恐的主要目标之一。

特朗普爱吹牛说谎,巴格达迪之死,让特朗普显得特别得意,一场好事却被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残酷的自我满足感给搞砸了。

还是奥巴马脚踏实地,在2011年奥萨马被歼灭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只发表官方声明,用了很大篇幅来回顾九一一事件对美国造成的伤害,以及此后10年里美国政府和人民为打恐所做的努力。

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强调刺杀奥萨马的正当性。

奥巴马的演讲未毕,美国人已蜂拥到白宫外面欢呼喝彩。奥巴马讲完就转身离开,没接受记者采访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特朗普宣布巴格达迪死讯后,没有人游行欢呼。

更让特朗普尴尬的是,当天晚上,特朗普与第一夫人出席华府棒球大赛,当播报员报说总统在场时,观众齐声呼喊“把他关进监狱”,还有人挥舞着“弹劾特朗普”的横幅。媒体形容喝倒彩声声量很大而且持久。

特朗普没看完球赛就提早离场。

《今日美国》断言,这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席棒球大赛。

这会不会是民意风向改变的先兆?

败将的下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是战死或自杀更伟大,还是忍辱投降、舍命保全将士的性命更让人崇敬?

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能有多少常胜将军?

作为将军,作战失败后有几种归宿,一是战死不降,这样的英雄太多了,比如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二是诈降留得有用之身,容图大事,比如姜维。三是真降或接受招安,比如投靠宋江后来又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的梁山好汉。

跟巴格达迪一样,项羽是中国史上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

据史家研究,关于楚霸王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

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实在是一个性格悲剧。他自大孤傲、刚愎自用、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战败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因此宁死不屈。

太平天国时代,石达开率军入川,想攻取四川作为根据地。但来到到大渡河畔,突降大雨,河水暴涨,大军难以渡河。继后大营被清军偷袭,屯放的粮草被焚烧殆尽。太平军陷入绝地。石达开的几位妻子,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投河自尽。

清军眼见太平军无路可走,就派特使到太平军营中招降。

石达开作出一生中最具争议的决定,同意投降,条件是要清军保全太平军余部将士的性命。清军答应所求。

石达开被押到成都,被问道:“汝欲降否?”石达开凛然答道:“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九泉当拜公赐。”

当时的四川布政使刘蓉记述石达开在会审中的情形,“枭桀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未有一句偷生求饶的话,辞气不屈。

石达开原想投河自杀,一死了之,既壮烈也不受辱,可为了“救全残众”决定忍辱投降。是自杀或战死更伟大,还是舍命保全将士的性命更让人崇敬?

一个月后,石达开身受凌迟极刑,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而清军却背信弃义,在石达开投降后将太平军余部屠杀殆尽。

汉代“飞将军”李广,一生与匈奴打过七十余战,最后一仗随大将军卫青深入漠北,部队却因无向导迷失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回师后,卫青招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李广亲自到军部交涉:“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李广回到部队,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言毕引刀自刎。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

为什么李广不愿意接受审问?

在李广看来,受审即受刑,受刑即受辱,而士可杀不可辱,所以他选择了死。

后来,李广的孙子李陵率5000步兵征伐匈奴,遭敌军八万骑兵包围,实力相差悬殊。最后弹尽粮绝,李陵原想战死,但部下劝他诈降等机会劫持单于为国效劳。之后,因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汉皇命人把李陵母亲、弟弟及妻儿都杀了。

李陵在匈奴受到厚待,后来与出使匈奴被扣的苏武见面时,对苏武忍辱负重不降匈奴留名青史而自己却落得汉奸之名和有家归不得流露无限感慨。李陵最后老死在匈奴。

二战时的菲律宾,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上将拥兵13万,却因轻敌被入侵的日军打得溃不成军,造成美军历史上最大的投降行动。

罗斯福总统为免麦克阿瑟沦为日军俘虏,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莱特中将指挥,另派潜艇和军机把麦克阿瑟送到澳大利亚,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司令部总司令,留下温莱特当替死鬼。

投降 背负污名
      不投降 只有死路一条

在新加坡,英军最高司令白思华中将也因弹尽粮绝和水供被切断,率领8万大军向日军投降,此事被评为英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白思华也因为了保全将士的生命忍辱投降而蒙上一生的污名。

投降,背负污名,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二战三大战犯,希特勒最聪明,开枪自杀毁尸不留痕迹,墨索里尼易装潜逃被俘就地处决,其尸体被倒吊在米兰广场示众,东条英机开枪自杀未遂,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骨灰抛入大海。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遭俘虏后一副狼狈样和一组被美军剥剩底裤戏弄的照片曝光后,被阿拉伯世界视为个人奇耻大辱,最后连处死刑的影片也流传出来,怪就怪他没胆量和美军驳火同归于尽或自杀身亡。

据美军称,这次行动原本是要活捉巴格达迪。

士可杀不可辱,有了萨达姆的先例,你难道能怪奥萨马和巴格达迪走投无路时宁死不降提枪反抗和引爆炸弹自我了断吗?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国际特稿:残酷的满足感”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