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谈判“五分钟”与“八个半小时”-中国讯息网

美朝谈判“五分钟”与“八个半小时”

作者:刘臻 阅读量:15716491 发布时间:2019-10-23 09:07:14

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戏剧性的在板门店会晤,当时特朗普曾表示双方同意组建谈判团队,有望在接下来的两至三周内开始对话。

98天后的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朝终于举行了第一次非核化工作层级磋商。会后双方唇舌交锋各说各话,朝鲜首席谈判代表金明吉在返回大使馆“五分钟”后,就发布声明指会谈未达预期宣告“破裂”。

美方随后则声明称,朝方声明没反映当天“八个半小时”磋商的内容和精神。美方带去了创造性想法,并与朝方进行了“良好的讨论”云云。东道主瑞典邀请双方两周内在瑞典重启磋商,对此美方已同意。朝方的态度不明,朝中社指美方没有办法在两周内为陷入僵局的谈判提出替代计划。

笔者综合“翻译”:朝方说此次已失败,原因是美方敷衍,对谈判不认真,后面谈不谈待定。美方大概是上天入地不着边际的吹了“八个半小时”,把一天的工作时间打卡耗完,下次想再来。一言概之,就是朝方很认真美方不认真。

瑞典谈判的三天前,朝方在东海进行了一次潜艇弹道导弹“北极星-3”型的试射。其最大飞行高度约910公里,飞行距离约450公里。一般认为若以正常角度发射,它的飞行距离会更长,也就是说可以威胁到美方目标。

8月特朗普曾收到金正恩的信,他说金正恩在信中表示“美韩联合演习结束后,朝鲜就会停止导弹试射。”然而这个“北极星-3”发射期间并没有美韩军演,目的自然是在谈判前示强,这是朝方对待此次谈判“很认真”的一个例子。

让我们放宽视界,跳出此次谈判。美国政治生活中有个规律——执政党往往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当前共和党亦是如此。总统在第一个任期往往是拼内政,(如有)第二任期由于国会在内政上的掣肘会转在外交上发力,希望有所作为青史留名。然而外交也会有多个方向,有易有难。

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在自传中披露,克林顿曾为未能出访朝鲜并同朝鲜签署有关导弹问题的协议而懊悔不已。在白宫的最后日子,克林顿决定尽最大努力斡旋巴以冲突,而把朝鲜领导人邀请他访问平壤的事搁到了一边。当他意识到自己为巴以问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得到回报时,克林顿又邀请金正日访问华盛顿,但一切都晚了,金正日“为了面子”拒绝了邀请。

就笔者观察,特朗普应该是有四个外交方向,中美问题这里不谈,其他的三个是朝鲜问题、伊朗问题、中东中亚(阿富汗、叙利亚等)撤军问题。这三个方向看起来不相干,但在某个层面上其实是平行关联的。

对于朝鲜问题,笔者曾撰文指“他(特朗普)现在只求保持美朝接触,只要朝鲜在大选前不核试不发射导弹不破局就成,双方在谈就好。”(《联合早报》2019年7月3日《特金板门店三会的翻云覆雨手》),此次“八个半小时”的打太极亦是意料之中。

9月8日,特朗普宣布由于9月6日塔利班在喀布尔发动的新袭击,造成一名美军士兵和其他11人死亡,原先准备的与塔利班的戴维营秘密会谈取消。9月底的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有报道指特朗普曾试图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晤,后来因伊方坚持先取消制裁告吹。

这样一路梳理下来,在当前,特朗普对朝是先敷衍稳住,对伊朗是尝试打开局面,真正选择的外交突破方向是阿富汗撤军(目测只要冷一些时间,美方与塔利班的谈判必会重启,目前是借土耳其打击库尔德人之势从叙利亚撤军)。在这个平行层面上讲,吃一个(阿富汗),看一个(伊朗),按住一个(朝鲜)就是特朗普政府目前的外交大势,不过现在是被按着的朝鲜比较挣扎。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难易层面,相对朝鲜问题的复杂程度,从阿富汗撤军自然简单得多——有尊严的逐步退出就可。可以和“五分钟”与“八个半小时”这对数字类似的是,仅仅是一个撤军,美方与塔利班早前就已经谈了九轮,才谈出现在大概轮廓。“九轮”和美朝瑞典的“第一次”可是另一个对照组,预告着美朝谈判的曲折前路。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美朝谈判“五分钟”与“八个半小时””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