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尔德人被弃 说到大中东部落主义传统-中国讯息网

从库尔德人被弃 说到大中东部落主义传统

作者:于时语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0-21 08:00:24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军撤出叙利亚北部,土耳其随即展开了对当地库尔德人的军事打击。欧美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背弃了几年来在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战争中劳苦功高的库尔德人。从美国国会的激烈反应看来,此事确实违背了华盛顿的长期外交政策原则:除非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出卖“咱们的狗娘养的”。

但是这符合特朗普个人利益第一的个性。除了要兑现从中东脱身的竞选承诺,英语《亚洲时报》还特地提到特朗普家族企业在土耳其的重大利益。

南越吴廷琰和韩国李承晚这两位前总统的命运对比,是华盛顿原有外交传统的最好例证。信仰天主教的吴廷琰是法国教育的产物,所以后来在中情局策划的军事政变中被无情处死。从本科读到博士,李承晚却是标准的“美国产品”,所以得以流亡夏威夷寿终。这样死保“自己人”的传统,是美国维持海外影响力的重要法宝。为山姆大叔卖命火中取栗的库尔德人被特朗普弃之如敝履,必然会产生长远后果,难免加深华盛顿“深国”精英对特朗普的疑心和不满。此处不论。

土耳其对同属伊斯兰逊尼派的库尔德族人大打出手,再次显示大中东地区动荡局势的根源,并不是许多人所想象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千年教派冲突。权威《外交事务》双月刊提前出版的11月/12月一期便指出:大中东最血腥惨烈的冲突,往往发生在逊尼派世界内部。例如伊国组织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属于逊尼派;伊拉克摩苏尔城和叙利亚拉卡城两场最激烈的攻坚战,都在逊尼派地区。伊国组织及其他激进组织在埃及、索马里、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的恐怖袭击,也都是在逊尼派世界。

再看其他各种互不买账乃至势不两立的势力,例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专制政权针对穆斯林兄弟会、瓦哈比原教旨派与其他主流“温和”教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哈马斯、沙特阿拉伯与卡塔尔等等,都属于逊尼派内部矛盾。还有从1991年持续到2002年的阿尔及利亚血腥内战,死亡人数高达20万,完全是在逊尼派内部发生的。

对比之下,所谓什叶派新月之内,伊朗十二伊玛目宗与叙利亚阿拉维派和也门胡塞运动等派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却能够维持“统一战线”,没有太多内部摩擦。伊朗与逊尼派哈马斯、库尔德人甚至土耳其,也能建立相当不错的交情。

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今年4月出版多名专家撰写的新书《波斯语世界》(The Persianate World),为伊朗与逊尼派主流之间的上述差别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解释。

该书首先介绍今天被人淡忘的历史事实:大约从公元900年到1900年,欧亚大陆的穆斯林“稳麦”世界内部,主要的行政语言和外交交流语言是波斯语,而不是阿拉伯语。这一波斯语世界从奥斯曼帝国一直延伸到印度莫卧儿王朝。“过法尔西”(即学习波斯语)甚至是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的重要部分。

学者对此现象的解释是,伊斯兰兴起之际,阿拉伯社会仍然处于部落组织时代,毫无管理多元社会的经验。虽然先知穆罕默德曾经努力消除这种部落文化,后来主流逊尼派的传承却回到了阿拉伯守旧派手里。

对比之下,因为早期的多个伊朗—波斯帝国,城市化的波斯语社会培养了掌握书写管理的文吏,很早就超越了部落认同,而具有世界性(cosmopolitan)的文化传统。波斯语因此自然而然成为新兴伊斯兰世界的行政管理和外交共同语(lingua franca)。

因为帝俄和英帝国对穆斯林稳麦的蚕食,曾经风行千年的“波斯语世界”在百多年前终结,阿拉伯社会的部落文化传统与波斯语社会的世界性文化传统,却一直遗留到现在。在某种程度上,阿拉伯主导的逊尼派和伊朗主导的什叶派继承了这样的历史文化,但是部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文化分野,与这一教派分野并不完全重叠。

通行波斯语的塔吉克斯坦就属于逊尼派。而逊尼派利比亚和什叶派逊尼派并存的伊拉克,都是阿拉伯社会强烈部落文化传统的例证:虽然在强人专制下,两国都曾经有表面上的现代国家结构,但一旦强人垮台,两国都迅速回归部落认同时代。只不过在伊拉克,逊尼派社区的部落主义更加明显而已。

鉴于上述阿拉伯部落主义的文化传统,加上外部势力的干预操纵,可以预计逊尼派主流的内部矛盾纷争难有终结之日。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从库尔德人被弃 说到大中东部落主义传统”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