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阳节”成为感恩节,如何?-中国讯息网

让“重阳节”成为感恩节,如何?

作者:李红军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0-08 20:27:29

   九九重阳节,把酒话桑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翩然而至。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尊老爱老敬老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如何尊老爱老敬老直接考量着我们的社会品质。 

  每个重阳节都是一次感恩教育的契机。从国家层面上讲,我们要形成一种感恩老人的社会机制。老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战争年代老人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共和国的英雄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善待。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战争年代的老英雄理应受到社会的推崇。和平年代,老人们依然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人们应该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共和国不应该忘记他们。 

  从家庭层面上讲,老人也是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有言道:家有一老犹如一宝。在物质财富方面,老人们俭以俸用,节衣缩食,而对儿孙们则是异常慷慨,舍得花钱。在精神传承方面,老人们更是身体力行,把忠厚传家,善良待人的优良品格传给后人,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撑。为了把儿女们抚养成人,许多老人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在所不辞,默默承受。儿女们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这也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尊老爱老敬老应该成为晚辈们永久的“必修课”。 

  今天中国之变化,老人们功不可没。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委实有必要让重阳节成为感恩节,感念那些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人们。值此重阳节来临之际,重温毛泽东诗词《采桑子 重阳》格外有意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阔江天万里霜。让重阳节成为一次感恩节,成为中华民族的“孝心课”应成为社会共识。让重阳节成为感恩节,如何?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让“重阳节”成为感恩节,如何?”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