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谐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成立于1949年的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在过去数十载对国家社稷的贡献功不可没。已故纳丹总统是新加坡独立后宗教联谊会的第一位荣誉赞助人。在今年8月26日举办的宗教联谊会成立70周年庆祝晚宴上,为表彰他对推广宗教和谐的贡献,宗教联谊会向他致敬并追颁宗教联谊会荣誉奖。纳丹夫人出席了晚宴,在现任宗教联谊会主席释广品法师的见证下,从李显龙总理手中接过奖状。
在政府拟修订《维持宗教和谐法令》以及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庆祝成立70周年之际,我想与国人共同追思与感恩曾为我国宗教和谐播种的圣者穆罕默德·希迪克(Maulana Muhammad Abdul Aleem Siddique)。
希迪克于1892年4月3日出生于印度米鲁特,卒于1954年8月22日,是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创始者。希迪克是回教导师及学者,16岁时毕业于印度米鲁特大学,获得伊斯兰学学位,能操流利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波斯语、英语、法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及日语。
希迪克一生致力于宣扬回教教义及推广人道事业,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世界各地许多回教堂、回教传教组织、学校、医院、图书馆及诊所等,因他孜孜不倦的努力而创立。他也创设了多份回教杂志及报纸,包括南非的《穆斯林文摘》(The Muslim Digest)、《特立尼达穆斯林年刊》(Trinidad Muslim Annual)以及《巴基斯坦新闻》(Pakistani News)等。
希迪克1930年来到新加坡,在本地举办讲座传播回教信息,吸引许多人对回教感兴趣。他也发起创设全马来亚回教徒传教士协会(All Malaya Muslim Missionary Society),即新加坡回教传教协会(Jamiyah)的前身。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也是希迪克发起的,并得到当时殖民地政府东南亚总督麦唐纳的支持,于1949年3月18日正式成立。当时称为新加坡与柔佛州宗教联谊会,1961年改名为新加坡宗教联谊会。联谊会目前由新加坡十大宗教(即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佛教、道教、耆那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巴哈伊教)组成,以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与和平为宗旨。
1949年3月18日,宗教联谊会于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了成立仪式及第一次公开会议,出席者约2000人,包括麦唐纳、希迪克及各宗教领袖、新加坡卫理公会主教阿姆斯图茨牧师(Reverend H. B. Amstutz)、已故释宏船法师等。希迪克在集会上发表了意义深长的演讲,他表示“不同宗教对于罪恶及道德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并且各宗教都有一致的理念,希望通过容忍和同理心共同维护和平。因此宗教领导者的任务是让其追随者能了解其他宗教的教义,如此各宗教才能建立同伴关系,共同倡导道德,对抗罪恶”。这段语录也被刻在阿都亚林西迪回教堂。
希迪克的理念是我国各宗教和睦共处的基石。此外,国家与时并进的宗教和谐法律,以及政府、各宗教领导和信徒的努力,造就了今日新加坡“五步一庙,十步一教堂”,成为其他国家羡慕并啧啧称奇的景观。让我们珍惜这些成果,不要掉以轻心,使我国的宗教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持续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