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柔佛州丹绒比艾因为原任国会议员莫哈末法力不幸病逝,必须补选。这场补选未选先热,备受关注,因为它既考验希盟和国阵,尤其是与伊斯兰党合作后的巫统在马来社会的支持度,还攸关朝野两大华人政党,即民主行动党和马华的前途。
这场补选有好几个看点值得关注。首先是马华能不能争取到出战权,以及若能上阵,马华能不能赢。
丹绒比艾自2003年被划为国会选区后,一直是马华的堡垒区,国会议员是马华前总会长黄家定。2008年大选改由黄家定“爱徒”黄日升上阵时,也没被政治海啸吞没。去年大选反风更甚,虽然黄日升没有保住这个议席,但仍获得2万零731票,只比胜选的莫哈末法力少500多张。
换言之,若马华上阵有一定的胜算,尤其希盟近来多个政策引起华社不满,例如在华小教爪夷文书法、拒绝遣返印度籍的极端回教传教士扎基尔奈克等,都让民行党饱受批评。这让处于谷底的马华燃起希望,如果能赢得补选,等于是告诉巫统,马华对国阵依然很重要。
不过,这是巫统和伊党合作后的第一场补选,它直接考验巫伊合作能否发挥马来人大团结的作用,因此两党都极需用它来检测这样的合作模式,是否足以吸引马来票及撼动首相马哈迪所领导的希盟,进而调整及决定来届大选的策略。
丹绒比艾是以马来人居多的混合区,马来选民占57%,华人约42%。这无疑是让巫伊合作试水温的最佳机会,因此巫统希望上阵。但这也是马华翻身的大好机会,如果让出席位,不仅难以对党员交代,还会让人认为马华对巫统唯命是从。
如果成功捍卫上阵权,那马华就只许胜,不许败,否则将引起巫统不满,在国阵内被边缘化。而如果马华胜选,对民行党将是一大打击,显示华人票已大部分回流马华。
丹绒比艾补选的另一看点,是马哈迪的希盟及土著团结党,是否能抵挡得住巫统和伊党的联手出击。
这是柔佛自去年5月大选以来的第一场补选。柔佛在马国政治、尤其是马来政治的地位特殊。这里是巫统发源地,柔佛此前一直是国阵堡垒州;这里也是西马半岛国会议席数量最多的州属,共有26席,因此过去一直有“得柔佛州者得天下”的说法。
尽管这场补选的成绩不会影响中央政权,却能反映出人民是否满意希盟政府至今的表现。希盟执政中央不到两年,如果无法保住这个席位,说明选民对希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希盟执政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民众、尤其是乡区马来人的经济问题,已让一些人开始怀念巫统掌权的时代。加上巫统过去一再指责希盟是由民行党主导,不利于马来人,以及伊党打出“宗教牌”,都令希盟倍感威胁。希盟可能会为了争取马来票,而跟着巫伊两党走宗教及种族路线,但如此一来,必将让民行党陷入窘境,影响希盟成员党关系。
马哈迪和安华之间的交棒协议,也是这场补选的一大看点。交棒课题最近再被挑起,而这场补选的时间点,正好在马哈迪出任首相将满两年之际,可以预见有人会利用补选成绩大做文章。如果希盟胜选,支持马哈迪的人会解读为人民希望马哈迪继续当首相直到届满;如果败选,安华支持者可能会向马哈迪施压,要后者按希盟协议,最迟在明年5月退位,交棒给安华。
所以说,不管是对朝野政党还是马哈迪个人而言,丹绒比艾补选这一仗势必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