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中国旅行社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9国庆黄金周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与节前相比,国庆期间旅游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浮,其中,国内长线游产品平均涨幅约为35%,周边游涨幅10%-15%不等。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国庆假期错峰出游的趋势并不明显,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将从9月30日左右开始猛增,并在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达到峰值。(9月22日《三秦都市报》)
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就要到来了。在人们“降低旅游费用”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再次出现了尴尬的场景:中国旅行社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9国庆黄金周旅游趋势报告》显示,国庆期间旅游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浮,其中,国内长线游产品平均涨幅约为35%。
平均涨幅约为35%,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在冰冷的数字的背后则是冰冷的情怀。表面上看,景区是市场,旅游是市场,既然是市场就应该允许“自由涨价”的市场行为,价格上涨的背后是旺盛的旅游需求,旅游价格的上涨是旅游诉求火热的连锁反应。但是,我们也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旅游价格的上涨,其本质还是习惯性的“趁节打劫”,并非是“需要涨价”而是“我想涨价”。一到节日的时候,就打着各种名义提高价格。当然,这不仅是景区的习惯,这不仅是旅游公司的习惯,而是好多行业的潜规则。
价格平均涨幅35%,存在诸多问题。
价格是不是需要上涨,应该算一算成本。节日期间的旅游市场,成本增加了吗?景区还是那个景区,汽车还是那个汽车,饭店还是那个饭店,导游还是那个导游,其成本并没有因为“是节日”而出现了“必增加”。那么,节日旅游涨价就是没有道理的,经营成本没有增加,就不该出现节日旅游涨价的情况。
对于旅游部门来说,之所以提高节日旅游的价格,是因为旅游诉求的火热。这无异于是在“挟旅游令百姓”,反正你需要旅游,反正国庆期间是出行最好的时期,那就 “能涨点就涨点”吧!“不涨白不涨”谁还能“抱着原来的价格”心情坦然?其他的地方都涨价了“我不涨不就吃亏了”的心理开始盛行。
节日旅游价格上涨,给景区,给商人带来的利益当然是立竿见影的,35%涨价比例的背后是黄金万两的收获。只不过是这还是短视的行为,无论对于地方的景区来说,还是对于旅行公司来说,都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旅游的收入,绝不仅仅体现在门票收入上、旅游收费上 ,而是一个长长的链条。
再说了,旅游涨价这样的事情,也不仅只是市场行为,能不能涨价,必须要有一个成本核算,必须由物价部门严格把关。
价格平均涨幅35%,“趁节打劫”的老毛病还没治好?旅游该火了,也必“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