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我不平!”-中国讯息网

失控的“我不平!”

作者:韩咏梅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9-22 15:24:59

大家都强烈地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担心别人听不到就越讲越大声,以致自己的耳朵也习惯了高分贝,无法清楚地听到别人的声音了。

最近经常接到读者通过电邮或者社交媒体广传的各种意见和批评,每当发生有争议性的新闻,不论本地还是国际新闻,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而且用词相当强烈。

特别是近几个月来的香港风波和台湾选前报道,有人不满我们偏袒示威者,有人不满我们偏向中国;有人骂我们亲蓝,有人则在电邮或者短信中怒骂我的同事挺绿。其实我们向来强调平衡中立,有时不尽完美,但我们坚持这样的努力。前辈常自我安慰说:“如果两边都来骂我们,说明我们相当中立。”

这让我想到禅宗六祖说的“‘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人们倾向用自己的认知和偏好来解读表象,注意力放在“风”者,认定是风动;注意力放在“幡”者,认定是幡在动,于是争论不休,实际上风和幡只是顺其自然,讨论的人或许过度解读。

六祖慧能当年在广州法性寺听到两位和尚关于风动还是幡动之辩,说明了即使是出家人也有很强的执着,所以需要不断修行去除“我执”。

然而,在高举自由的今天,观点和行动的自由让人很容易过度陷入自己的想象,捍卫自己的做法,以致视角的不同放大成观点的差异,进而深化为两极化的立场,而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每件小事都被放大,大家都强烈地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担心别人听不到就越讲越大声,以致自己的耳朵也习惯了高分贝,无法清楚地听到别人的声音了。

最近引起议论的职总英康广告也通过了父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这种两极化的冲突。广告中的主角是一个很典型的新加坡青年,在少子化的社会长大,背负着父母对子女的希望,还有社会对“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期待。

理想过度美好,现实却很冷酷,在父母退休、自己的孩子又将出世的时候,夹心层的这一代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自己再也不能用父母的钱,有了下一代后连自己的辛劳所得也不能独自享用,心中的郁闷不得纾解就会变成不满。

看了这个三分钟的广告,对广告人和保险公司的不敏感费解,父母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那么大负担吗?为什么母亲生病时住普通病房,自己的妻子生孩子时需要住进豪华的单人病房?

在办公室聊起时,年轻的同事听到一群中年人大发议论,提醒我们去看YouTube上的留言,了解年轻人的心声。原来绝大部分的年轻人看了都心有戚戚焉,有人还说这是唯一让他一看再看的广告,有好几个留言者说触动了他们的心弦,感动得想哭。

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本来就是利用人们对未来的不安,在眼下还行有余力时,掏钱给未来一个保障。广告的故事人用戏剧张力突出和放大年轻人当下的不安情绪,忽视一对正常父母的本性,利用两代人的冲突,触动年轻人给未来买保险。

从商业上来说,这个广告很成功,应该可以诱使一些刚刚为人父母者买保险,赚到年轻人的钱。但是,保险公司和广告人应该没有想到,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失控地放大,掩蔽了人性之善,让上一代感到非常心寒。

这种“重口味”的表达方式已经有了普遍性,找寻目标群体的痛点,在上面增加刺激性,让人大哭或者大笑,一看再看,才能达到广告的效果。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不是商家的考量。

突出差异,放大每个群体的声音,可以说是一种表达的自由,这也是现代人追求的。但是这种狭隘的自由,引起很大的反弹后,可能对长远有不利影响。

以这个广告来说,创意是可取的,但如果因为这个角度极端的广告引起反对者同样极端的鞭挞与指责,广告故事人会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限制了未来的创意?

故事人或者商家若能成熟一些,以多一点同理心把父母亲心疼儿子,但懊悔自己当年没做好财务规划的慈爱与人性一面展现出来,这样的广告肯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还会得到年长一辈的认同,鼓励孩子为将来投保。

可惜我们经常为了达到短期目的,选择采用极端的刺激,而极端往往受到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助推动。如果我们珍惜和谐与稳定,就要特别关注与解决社会上的不平与不公,而且必须承认平等是理想,现实永远处于动态的不平等,有人比较幸运,有人偶尔倒霉。随着年岁增加,经过岁月的历练,比较能包容和接受某些不平。

相对纯洁的年轻人,对公平社会抱有美好的想象,这是弥足珍贵的。年轻人总是对理想有所追求,不该过度引导,也要避免被意识形态所利用。

耶鲁—国大学院本月中临时取消题为“对话与差异”跨学科课程挑起的争议,就在于课程策划过度强调对差异的认识,以及学习用动员和示威的方式表达异议,缺少对体制之所以存在的分析与认识。

在自由挂帅的今天,强调思想自由、观点自由,行动自由,怎么都不是错,这些都是崇高的理念,但单靠绝对的自由,理想不可能崇高,必须符合理性、民主、责任等等多元价值,自由才有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博雅教育不应该只谈对抗的自由,而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博雅教育偏执一方,反而限制了博雅教育。聆听各方的声音后再进行思辨,更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与此同时,在另一端的当权者也不能回避任何社会必然有让权力掌控者不舒服的想法,其实那是一种自然的约束力,让权力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敢妄自偏移。

风动?还是幡动?连出家人都会为自己的观点争论不休。其实不管你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都不必过度坚持表象,先去理解万物之理,从根源上去理解自然,再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接近真相,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失控的“我不平!””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