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最新数据显示,除了手机、电脑和平板之外,2019年大学生的开学行囊里又增添了“新三样”: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从生活必需品到时尚消费品,新中国成立70年间,大学生入学装备发生的巨大变化(据9月1日《光明日报》)。
记得上世纪70年代那会儿上大学时,新生入学的“装备”几乎千篇一律,背着个行李卷,拎着个大网兜,行李卷多是些毯子被褥和换洗衣服,而往兜里就是“日用百货”了,从牙刷牙膏到搪瓷脸盆大茶缸,更有“讲究的”还把家里的暖瓶也带到学校。到了80年代末,大学生的入学装备开始进入“电子化”,传呼机、掌上游戏机、录音机、随身听等犹如“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大学生的入学装备才真是“一届一个样”,前两年还在流行的手机、电脑和平板,如今皆已成了“常规配置”,最新入学装备已经再添新宠。
其实,大学生入学“装备”的变化,最能折射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的脚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天之骄之”,做梦恐怕都不会想到,如今不只是拥有大学文凭早已稀松平常,入学装备再也无需“肩扛背驮”,一本“电子书”在手,万家图书馆尽在掌中,当年的“二八杠”如今居然成了双轮并排的“平衡车”。社会、经济和最新科技、文化的发展无一不在大学入学新生的行囊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真的让人有些“羡慕嫉妒恨”。
与上世纪80年代之前儿女“争气”上大学不同,如今一个孩子上大学则是全家跟着“拼”,从“不输在起跑线”开始,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就已经纳入了家庭发展“规划”,而为了实现这一“规划”,孩子在享受家庭“最好待遇”的同时,也必须通过刻苦学习并拿出最好的成绩来作为“回报”。应当说,自古以来乃至放眼世界,从未有哪个国家的家庭能够像如今中国家庭这样普遍重视对子女的知识教育。虽然很多家庭已不再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但好学历可以提供更多选择依然让很多父母对优秀高校情有独钟。
可以说,每年九月一号的校园门口,也是我们时代发展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巨变的大展示,从大学生新生的入学行囊到中小学生的衣着风貌,无不是普通百姓家庭变迁的一个缩影。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代代学子走出校门,用他们的青春燃烧岁月创造财富,而给他们传播知识的一所所学校,又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他们的学弟学妹,明年的今天乃至以后的九月一日,大学新生的行囊中还会有什么“新三大件”,笔者很难猜想,但相信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