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采荷中学新生军训现场,初一新生们比赛系鞋带。原本以为,对于10多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简单事。哪知道,竟然有三成学生不会。而在叠衣服项目比赛中,学生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只有两成学生完全达标。(8月28日《钱江晚报》)
一名初一的学生,少说也有10来岁了,但一名10来岁的孩子竟然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衣服,这真的令人感到摇头、好笑。但笔者以为,“三成初一新生不会系鞋带”,绝不能只当作一个笑话来看。
笔者想问的是:“三成初一新生不会系鞋带”,责任在谁?能责怪孩子吗?笔者以为,真正的“责任”在家长,该“责怪”的也应是家长。可以说,“三成初一新生不会系鞋带”,恰恰是我们家长的“不放手”和“大包大揽”而导致的结果。说重了,是家长“溺爱”惹的祸。
眼下,在我们的学校里,无论是幼儿园、小学的小孩子,还是初中、高中的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蜜罐里,在家里不但连洗衣、洗袜、洗碗之类的事情都不曾“沾过手”,更别提拖地、擦玻璃这样的“重活”。许多孩子从小到大,几乎生活在父母的“包办”之下,自理能力几乎为零。比如:学校安排的值日工作,一些学生竟然叫上家长到学校里替自己值日;一些寄宿制学校里,经常可以看见孩子的家长在寝室里忙着为孩子洗衣服、洗袜子;甚至在一些大学校园里,年近二十的小青年、大姑娘也是把脏衣服、脏袜子、脏鞋子等寄送回家让家长洗。更为可笑的是,一些大学生因为离开父母之后,生活不会自理,竟然干脆辍学在家。试想,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此之差,今后又怎能走上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笔者以为,作为家长,应切实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不妨多些“放手”,少些“包办”,让孩子从小就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一些诸如系鞋带、叠衣服、洗碗、扫地等家务活。可以说,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不是“害孩子”,而是一种“大爱”。
笔者以为,“三成初一新生不会系鞋带”,“八成初一新生不会叠衣服”,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我们的家长,亦或是我们的学校,忽视这些“小问题”,不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重智育轻劳动,势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而如果孩子一旦形成了“定势”,再想“扭转”可就难了。
因此,笔者以为,“三成初一新生不会系鞋带”不能只当笑话看,而应引起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共同“反思”:是该好好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