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将遗产都赠给保姆的警示意义-中国讯息网

老人将遗产都赠给保姆的警示意义

作者:曲征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8-29 13:40:36

      最近,上海一老人对于遗产的处理方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老人明明有个女儿,却把遗产和房产都赠给了保姆!去年11月,这位老人在临终前,在医院立下了一份遗嘱。“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全留给陈女士。”陈女士,是女儿给老人请的保姆,仅到家里3个月。(8月27日北青网) 

  这位老人类似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处理遗产的方式,自然受到人们广泛争议。有赞成支持者,当然也有反对者,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而这种将遗产全部或者部分赠给保姆的做法,并非第一例。前段时间,苏州就发生过年近八旬的贾老伯以公证遗赠的形式,将一套市场价超百万元的房产赠送给照顾自己多年的保姆的事情,当时也是引发轩然大波,众说纷纭。 

  从情理上来说,父母为养育儿女操碎了心,尤其是在目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养育儿女更要加倍付出诸多精力与财力。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年轻人应给与更多关爱与呵护。这种关爱与呵护不只是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但是新闻中的这位女儿做得却很不到位。用老人的话说,就是:从一周一个电话,到一个月一个电话,到三个月一个电话;从半个月来看我一次,到一个月来一次,到三个月来一次,后来半年也未必能再见一次了。从女儿家到我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而这一小时,对老人来说,似乎也太遥远了…… 

  诚然,如今年轻夫妻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也真的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夫妻俩都得工作,家里的小孩子也要照顾,还得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功课,他们所在的用人单位一旦要求员工经常加班,那么,空闲时间就更少了。 

  尽管理由很多,但是常回家看看,给老人精神上以慰藉,排除老人内心的孤独情绪,年轻人还是应该尽力做到的。老年人精神上得到安慰,心情愉悦,分配遗产时自然不会“胳膊肘往外拐”。从新闻来看,老人只留给女儿1元钱,而将全部遗产留给保姆,其中似乎有“赌气”的成分,好像是对女儿不常回家看看的一种刻意的惩罚。 

  不过,赌气也好,不赌气也罢,一旦写进“遗嘱”确立下来,就会发生法律效力,其女儿除了依法得到一元钱,只能眼睁睁看着所有遗产转到别人名下。毕竟,依照我国《继承法》第五条的规定,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没有遗嘱的,才按照法定顺序继承。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遗产和房产赠给保姆”事件,给所有年轻人提了个醒,那就是,要尽力孝敬父母,善待父母,即便给父母找了保姆,也不能做甩手掌柜,也应该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给父母以关爱与呵护,以避免父母一气之下将遗产留给他人。 

  老人将遗产赠给保姆,一时还难以分辨是非,也难以说出个对与错。不过,先别管对与错,年轻人先从这件事上汲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老人将遗产都赠给保姆的警示意义”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