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现在希望中美之间最终达成贸易协议的人不应屏息以待。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想法相反,中国人并没有智穷才尽,也不会突然答应他的要求。
成功的谈判通常需要双方都理解对方的观点。人们可以质疑中国迄今处理这一争端的方式是否明智,但如果对中国的短期和长期思维缺乏更深的理解,就不会取得什么进展。
特朗普的支持者坚持认为,他应当被认真对待,而不只是表面上的重视。中国领导人似乎也同意这一点。他们对特朗普政府过分和不合理的要求不屑一顾,但对其压制中国的意图几乎没有怀疑。这一目标与具体的商业问题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可能源自“文明”上的敌意(如果不是种族主义的话)。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中国都不得不调整其战略考量。
除了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底日本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达成的“休战”之外,中国应对贸易争端的总体做法是保持冷静。中国事后才意识到,在冲突的早期阶段,过于渴望达成协议会令中方显得软弱和脆弱。他们现在知道,特朗普在谈判中只会得寸进尺。今年5月,中国在上一轮的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后,美国依然威胁要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更多关税;即使达成新的休战协议,现有关税仍然保持不变。
中国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是重蹈清朝衰落的覆辙。因此,它目前的观望策略是以两个判断为前提的。首先,中国已经得出结论,特朗普的好斗行为将继续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并可能迫使他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前退缩。
其次,中国明白,特朗普最近宣布在美墨谈判中胜出是一场秀,目的是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恐慌。最新的美墨交易几乎完全基于此前达成的协议和墨西哥做出的虚假让步,这些让步只存在于特朗普的推特账户中。无论如何,在市场不安可能迫使美国随时改变立场之际,中国不会急于做出让步。
更重要的是,鉴于中国领导人怀疑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用意是达成协议,而非削弱中国经济,他们将会为谈判的再次破裂做好准备。为了控制贸易战的经济成本,中国已经启动了一系列补偿机制,其中有许多是美国无法实施的。这些措施包括财政和货币刺激、鼓励更多放贷的措施,以及强化中国金融体系。这反过来又让人民币走软,以抵消关税带来的竞争劣势。
中国新兴的观点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的意志远远超过美国在贸易方面对中国的任何影响力或优势。为了保持民族自豪感,他们将做出必要的牺牲,避免给人以屈从西方的印象。对上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冲突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这股爱国热情。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年来,中国领导人始终听从这一建议,不遗余力地了解美国内部的政治动态。他们知道,特朗普正在利用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对华恐惧情绪,中方必须通过调整战略来应对,而不仅仅是战术管理。
因此,中国已经意识到,准备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自力更生的态度。中国还需要结交新盟友,安抚昔日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正在修复与日本的关系,而且多亏了特朗普,中国也与俄罗斯重修旧好。如果没有克里姆林宫的默许,习近平的跨欧亚大陆投资和针对基础设施项目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中国和俄罗斯深化合作的标志,一条原本通往日本的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现已改道通往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利用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怀疑,推行自己的新世界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一些年龄段人群的预期寿命下降,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传统联盟瓦解,这些都暴露了西方国家的脆弱性。在提出替代议程方面,中国毫不掩饰地主张增加国家干预以改善民生,以及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意志之上的价值体系。它还在努力绕过或以其他方式减轻支撑西方主导秩序的排他性军事联盟的影响。
不过,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将须要对全球贸易体系做出与从该体系中获得的同等程度的贡献。这可能意味着要增加进口,并认真对待知识产权保护。但在短期内,指望中国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修改法律或放弃发展模式,是不实际的。
对美国而言,它应该考虑中国的观点。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国家,深刻地明白那些急于达成协议的人最终会失败,而那些保持耐心和拥有超然心态的人最终会胜出。无论是在近期还是未来几年,这一观点将始终指导中国的战略。
对美国而言,它应该考虑中国的观点。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国家,深刻地明白那些急于达成协议的人最终会失败,而那些保持耐心和拥有超然心态的人最终会胜出。无论是在近期还是未来几年,这一观点将始终指导中国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