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半个世纪的巧合-中国讯息网

新加坡:半个世纪的巧合

作者:刘家明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8-29 12:49:15

200是个容易记住的数字,今年纪念开埠200年的活动非常多,所以大家都知道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有200年了。

要不是早前那个以54元买手机的“骚动”,相信很多国人都忘了我们今年独立已经54个年头了。54年说起来好像不长,不过那也已超过半个世纪了,就在今年总理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发现了几件巧合的事情。

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后不到一个月,在9月3日申请成为联合国的会员。经过安全理事会的批准,跟着在联合国大会表决,终于在当年9月21日成功成为联合国第117个成员国,效率超高。

成为会员后的首要好处,就是可以向联合国申请贷款,建设基础设施。其中一个大项目就是扩建深水码头和岌巴海港,海港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让新加坡的海事业扬名世界。今年李显龙总理宣布劳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岌巴海港将走人历史,地段会被重新发展,未来以其他方式为国人服务,联合国给予我们的经济援助应该记上一功。

我们“仓促”独立的时候,建国的千头万绪真的令我们手忙脚乱。加入了联合国的好处,就是能够邀请世界级的顾问帮助我们规划。我们有幸得到荷兰籍经济学家阿尔伯特·温斯敏(Albert Winsemius)在我们的经济和工业,后来甚至城市发展等领域为我们效力了20多年。

我国城市发展、经济金融和工业有今天的成就,温斯敏功不可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我国未雨绸缪,在参考了各种可行科技后,率先向“低洼之国”荷兰取经,试验以荷兰的“圩田技术”来抵御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事有巧合,经过了半个世纪,我们又要“欠”荷兰的科技人情了。

我国第一届的“国庆群众大会”是在立国一代的共同记忆的国家剧场(已拆除)举行的,那是在1966年国庆日前夕,没有现场直播。建国总理李光耀以马来语、英语和福建话(是的,福建话)发表演说。演说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要怎样建立和团结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和国家。

与其不实际地希望某一个族群放弃或改变自身的文化和背景,而与其他种族同化,我们应该以共同的价值、利益和社会观努力融合,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希望经过了融合的过程,我们也会为这个新独立国家创造出新的文化。

李光耀并为当时不到200万人民提出了五年、10年,甚至更长远的达到国民团结的目标。这个重要的建国理念,也是令我国今天各大种族和谐共处的成功方程式。同样的“新加坡公民”的课题经过了半个世纪,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再次提出来,可见其重要性和脆弱性,要不是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可能达到目标。

54年前初独立的时候,国情和今年演讲的背景也是很相似的。我国当时的近忧是“马印对抗”,我们还没选边就已被归入了“挨揍”的一方,而远虑是中印半岛的美越战争和“赤化”,还有那随时会撤退的英军。那时的政府要为建国一代制造工作而忧心,现在的政府却是为“立国一代”退休与续聘,以及被第四次工业革命冲击下的职业重组而伤脑筋。还有教育和住屋问题,现在说的是“学前教育”,而54年前却是“成人教育”和如何提高工人的技术以及生产力的问题。

独立初期的政府要设法建造组屋,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今年我们讨论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容易拥屋,建立家庭。

新加坡没腹地、没资源、人口少,这是我们天生的局限,54年来甚至再过半个世纪也不会改变,要在逆境中求存是我们的宿命。

现在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准备好各种颜料,展开一张白画纸,让新一代发挥创意,描绘他们所要的未来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新加坡:半个世纪的巧合”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