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将博物馆建成民众的大学-中国讯息网

要努力将博物馆建成民众的大学

作者:贾合祥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5-18 11:47:21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新京报2019-05-18 )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据不完全统计,京城有9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北京全市博物馆将举办百余项活动。适逢“亚洲文明周”,多国国宝汇聚北京,中国的长信宫灯、印度的石雕人像、意大利的彩绘笔画……目前,全球多国的精美文物正汇聚在北京多个重磅展览中。对北京来说,今年的博物馆日真正具有“国际性”。据报道,全国各地也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放博物馆,让公众走近博物馆,认识博物馆,为大众带来了崭新的博物馆体验。 

  由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及我国各地多姿多彩的主题日活动,想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讲过的一句话:“现代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是教育,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可以说,这句话十分精准地概括了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和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公共责任:典藏文物、传播文化、开启民智、唤醒精神。 

  特别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5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没有断过流,但辉煌的历史哪里找?对于今人来说,博物馆就是最主要的去处,这里几乎囊括了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非常丰富。然而,一度以来,博物馆距离大众却还是那么遥远,很多人眼里的博物馆,只不过一个存放古董的杂货铺而已。好在,这些年国家对博物馆的建设和利用格外重视,很多小城市也纷纷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特别央视《国家宝藏》等系列节目的开播,也让广大民众对民族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许多馆藏宝藏背后的鲜活故事,让很多人得到了历史的穿越感,对很多文物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事实上,博物馆就是一部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教科书,里面有着民族发展的辉煌,有着民族历史的曲折与教训,更有着民族进步的文化自信。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我们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何方?就是从这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得出来的。所以,广大民众若能够以博物馆为大学,多去学习了解一些民族历史,必然会对今天伟大的事业和民族未来的辉煌,产生坚定的信心,激发奋斗的决心。 

  当然说,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并非要民众一哄而上地涌入博物馆去学习,这只是参观而已。真正要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必须从博物馆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文化学习教育制度体系,让馆藏宝藏“活”起来,让馆藏文化教育“普及”起来,尤其要“从娃娃抓起”,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再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手段,给民众提供学习的便利,通过形象化教育,减少枯燥,让更多的民众能够感兴趣和接受。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应该说,今年这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更体现了博物馆建设的意义,也明确了博物馆在当代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告诉我们:要努力将博物馆建成适合民众学习的“大学”,现代博物馆建设管理必须力倡公益性和文化共享,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教育与传承的作用。

责任编辑:www.chinaxunxi.com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要努力将博物馆建成民众的大学”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