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式加班”折射错位的上下级关系-中国讯息网

“摸鱼式加班”折射错位的上下级关系

作者:史俊逸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8-26 11:02:30

       “我现在只想快点辞职。”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接到一位市民的电话,情绪激动地表示“苦受单位的加班文化折磨。”原来,在他们单位,到了下班时间不少人却不回家,“加班”浏览网页或购物,甚至有地玩游戏,究其原因,皆因“领导还没走。”(8月25日,工人日报) 

  到了下班时间,领导没走便不能走,即使是在单位干无用功、混日子,也必须让领导“看得见”。这样的“加班”看上去积极上进,实则毫无意义,无非是满足了领导的个人喜好,对单位、对事业而言,浪费远多于实际价值。 

  工作成效的好坏,绝不取决于加班的多少。一个有工作效率的单位,也不一定就会比靠加班堆砌时间的单位创造的价值低。反倒是那些“摸鱼式加班”过多的单位,样子装得过多,单位的风气自然而然变得更坏,当领导只关注员工加班多不多的时候,想要单位平常工作有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而员工把领导“走没走”作为“下不下班”的前置条件,本身也就暴露出错位的上下级关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干事创业,而不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更不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如果把职场变成了“秀场”,把对工作负责变成了“对领导负责”,都只顾着装模作样给领导留下努力用功的印象,谁加班多、加班晚,谁就更爱岗敬业,那这样的工作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形式。 

  问题在下面,根子却仍旧在上面。领导大多来自于基层,也应知道这些“加班猫腻”,可仍旧喜欢自己加班下属陪,即使深知下属在岗位上也是消耗时间,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也要下属呆着、等着。这种心态其实无非是想显露自己“高人一等”,甚至还有领导会觉得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加班了,下属没有任何条件不该加班。 

  领导加班与下属加班其实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即使下属要加班,也应是建立在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而不是满足于“领导需要”。再者来说,一个人对工作的热爱与付出,是要以工作产生的实际价值作为参考,而不是以在领导面前加了多少班为依据。下属真想对领导负责、让领导重视,就更该主动在本职岗位上务实勤干,为领导分忧解难、创造更大价值,而不是毫无价值的“陪同加班”。 

  同时还应看到,“摸鱼式加班”并非只在社会职场上才存在,在政府机关、党员干部之间同样存在。个别公职人员对此颇有心得,“加班要加在点子上。”所谓的“点子”,其实就是让领导看见、知道,甚至故意当着领导的面加班,否则加班都是没有意义的。 

  工作靠实干,幸福靠奋斗。尤其是当前,改革开放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摆在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是严峻的挑战、艰巨的任务、难啃的硬骨头,如果还把心思花在如何迎合“领导心思”上,就是对初心与使命的违背。正确的做法,唯有脚踏实地,在本职岗位上大胆创新创造、干事创业,少些“摸鱼式加班”,多些实打实的付出,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认可。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摸鱼式加班”折射错位的上下级关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