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试点需有“真落实”-中国讯息网

租赁试点需有“真落实”

作者:李南 阅读量:10936695 发布时间:2019-08-15 22:55:16

日前,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了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16个试点入围城市名单。中央财政通过试点城市规模分档确定奖补资金标准,直辖市每年10亿元,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每年8亿元,地级市每年6亿元。奖补资金用于多渠道筹集租赁住房房源、建设住房租赁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等与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相关的支出。示范城市可以自主确定资金使用方案,例如武汉市日前宣布,市财政将配套12亿元,多方筹集36亿元用于构建机制体制、筹集房源等,改善住房租赁消费环境。

自2015年住建部出台政策支持以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央及地方不断探索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政策要求。政策试点名单的公布及财政资金的配套将住房租赁市场送入发展的快车道,此时更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行业现象及特点,深化试点探索,下好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创新可持续发展整盘棋,使试点“好探索”得到“真落实”,逐步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质。

明晰政府地位加强住房监管。近年来,政府逐步引导城市规划中增加保障租赁用地,多地尝试政府开发“只租不售”的房源供给。在具有明确公共性等特点的领域中,政府要保证领导地位,制定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中立信息服务平台,对交易主体构建合理的信用体系评价标准,加强对金融产品的运用和监管,防止信息传播不对等、行业及主体恶性竞争等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公、哄抬租金、降低房屋质量等问题,从而“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

民生保障政策温暖租住生活品质。“由住转租”观念的悄然变化,是租赁市场逐渐兴起的思想基础。租住房能与自有住房成为平等的竞争主体,需要转变以往捆绑房产的民生保障政策。在试点政策中,多地通过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租户子女的受教育权,将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落实公积金支付房租政策,并在个人所得税中将房租纳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民生保障政策的制定中要与租户将心比心,保障租住环境,以社区治理为抓手,提升治安、环保、配套设施及交通便利水平,引领社区文化活动,减少地区融入壁垒,提升租户生活品质。

治理精细化应对市场主体多元化。住房租赁产业上下游诞生了各种服务主体。在房源供给端,主要是个人、企业及政府三方供给。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中介机构,信息聚合平台。对于房屋的运营、修缮及维护,则扩大了部分传统物业公司业务范围,形成专业的物业外包服务。租户对房屋质量、便利及环保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家装智能硬件市场,进而为居家类产品创新提供蓝海。房屋的置换过程则产生了对搬家运输等相关服务的需求。但近一两年长租公寓“甲醛门”“变相高利贷”“破产跑路”等事件的出现也警醒市场,多主体经济模式的密集出现可能会带来野蛮生长的阵痛。在政策及相关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市场主体诞生、识别及发展的研判,根据各自经济形式的特点分层施策、分类研究、分行业引导,培育规范化、规模化的市场主体,精细化的引导、治理不同社会主体行为。

审慎监管孕育产业链创新热土。租赁市场相关政策自诞生即引领了政策试点创新探索,梳理各地相关探索,包括允许改建商业用房为租赁用房,支持筹集房源方式创新,鼓励发行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只租不售”,土拍“0溢价率”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给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分层选取试点城市等都引领了行业的创新热潮。在市场主体的行为中,许多既有行业也切入租赁市场,发掘新的运营模式。社区精准营销、线上线下活动联推、在线社区志愿互助、数据分析、分群体公寓文化产业等各种服务业态百花竞放。“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使住房租赁市场政策以点带面,支持供给侧不断创新模式和业态,对于创新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与探索空间,引导资本及人力资源开拓研发新产品及新服务,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掘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

住房租赁行业驶入政策加速快车道,更要坚定走持续深化改革试点的先行路,把好政策引导方向标,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打造温馨居住环境,使民有所居、居更有质,租住觅宽闲,人民俱欢颜。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租赁试点需有“真落实””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