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志愿从事养老服务存储时间,年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20年,南京将全面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机制,实现服务时间全市通存通兑。
“时间银行”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许多城市早有试点,且理解起来并不难,说得通俗点就是,只要抽出时间去照顾老人,看护的时长就可以存入“银行”,等到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再“取出”,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养老服务。不过,从现实来看,“时间银行”仍然处于“看起来很美”的“实验阶段”。“时间银行”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时间银行”有着积极意义,对于公益,对于养老都有着推动作用。年轻人可以借助“时间银行”做公益,老年人需要借助“时间银行”享受“服务”,可以让晚年过得更幸福。可为何一举两得的“时间银行”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复制,推进缓慢呢?
当下的“时间银行”其实存在着“缺陷”,一方面没有全国统一的版本,这不像存钱的银行,虽然银行有不同,但存钱取钱的规则是相同的,可对于“时间银行”来说,各地各行其事,所定的规定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无法通存通兑。如果在南京的“时间银行”中存了时间,到了北京就无法用了,虽然现在南京的“时间”可以换钱,但这显然不是大家做公益的目的。
“时间银行”其实不仅仅是助老,更多的是公益。许多人做公益,可能就不是冲着自己的“时间银行”中有“时间”,只是想服务老人。当然,更多的人是想在年轻时多存下“时间”,到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可以“支取”。应该说,各地志愿者也不少,但如果有了“时间银行”,是会使更多的人加入志愿队伍,从而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服务”,从而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时间银行”可以走得更远,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需要全国统一版本的规定。换言之,“时间银行”不必多,只要全国一家即可,各城市设立分支,由统一的部门管理,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有统一的系统管理,那能够使“时间银行”进一步得到规范,另一方面是可以通存能兑,且没有时间限制。甚至也可以像钱一样,作为“遗产”传给自己的家人。
其实,“时间银行”可以变得像普通的“银行”一样,只不过,“时间银行”存的是“时间”,普通银行存的是钱。其它的流程应该是统一的,是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时间银行”帐号,这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财产”。一个人是不是富翁,不该只是看普通银行中存的钱,更应该看其“时间银行”存了多少做公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