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训“鬼屋扮鬼”源于心中有鬼-中国讯息网

大学生实训“鬼屋扮鬼”源于心中有鬼

作者:左崇年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7-26 14:33:49

  有微博网友爆料称,学校将学生送往外地参与实训,但岗位与专业不符,比如会计专业学生在北京欢乐谷鬼屋扮鬼、检查游戏设备,且工作超时、没有工资。7月19日,该校经贸管理系主任刘尚滨回应澎湃新闻称,学生在欢乐谷实训的前一个月需要轮岗,直至8月底转入“与专业相符的岗位培养”。至于学生反映的“实训期间没有工资”一事,刘尚滨称,学校将这部分钱全部补贴到了学生的日常开销。

  大学生实训即把大学生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内训模式转化为教育的模式。大学生实训是面向大学生、面向未来的实训教育,这一中国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是尽快完成“大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的重要手段。 

  然而,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竟然将大学生实训当成老师度假游玩的的圣地,让学生在北京欢乐谷鬼屋扮鬼,这是什么实训实习?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歪枣,与实训不搭界的事儿。据反映,“所谓的实训,有的同学在鬼屋扮鬼,也有的在做(游戏)设备检查人员。”有女生告诉澎湃新闻,实训以来,工作时间大多超时,“刚来时老师称每天干活8小时就行,但现在几乎每天做满10小时,甚至有同学工作14个小时”。该校多名学生因不满学校安排,部分学生拒绝参加实训,已遭“降年级”或警告处理。 

  把大学生拉到欢乐谷鬼屋扮鬼,如此实训怪诞,实际上是学校心中有鬼。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实训机会,顺便成游天大神,不花钱玩个痛快。二来,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学校老师可以从中赚钱牟利。学生每天做满10小时,甚至有同学工作14个小时,没有一分钱。说白了,这所谓的实训其实多半都是去做免费劳动力的。据了解,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实习阶段都是没有拿到过薪酬。当然,这有些时候倒也不是实习的那些企业不给钱,但问题是,钱的去向不知道在哪里。 

  欢乐谷鬼屋扮鬼,把学生实训当做谋私敛财的工具,打着实习实训的旗号,将“学生工”廉价“卖”给企业当做廉价劳动力使。在以往的不少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敛财工具,学生成了廉价劳动力。学校每送去一名“学生工”就能从中能获利上万元“人头费”,这样一本万利的买卖,让学校大赚甜头。于是学校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资源优势,大量企业输送“学生工”,从中赚钱牟利。为了小团体利益或为了教师谋福利,神圣的殿堂岂能沾满铜臭味。 

  如此廉价使用学生工,把学校变为民工中介,学生变为企业盘剥的对象,既严重影响实训教育的质量,也侵犯学生的权利,同时贻误人才培养。“学生工”现象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无奈现状下,短期里还难以摆脱这一怪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规范、保障学生实训实习中的权益。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大学生实训“鬼屋扮鬼”源于心中有鬼”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