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无极县纪委监委按照上级要求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吃喝歼灭战。不仅对违规吃喝要整治查处,而且对个人用私款聚餐的也要进行倒查,具体查清谁组织的、与谁吃饭、在哪吃的、为什么吃等等,深挖背后是否存在小团伙、小圈子、拉帮结派现象。
客观而言,官员违规吃喝确实该查,也该整治,这既是组织要求,更是群众期盼。近年来,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针对“舌尖上的腐败”和“车轮上的腐败”等问题,打出了一套密不透风的组合拳,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深得群众好评。
显然,河北省无极县启动的这场吃喝歼灭战是结合自身实际打出的又一记重拳。通过明查暗访,一旦发现问题线索,无论职务高低,现场公开曝光并顶格处理,对于违规违纪者来说是一个巨大震慑。
不过,对于个人用私款聚餐也进行倒查就有些过犹不及了。当然,我们并非是为违规吃喝站台,也不是为官员吃喝辩护,因为无论是法治的角度,还是从普通人的礼尚往来角度来看,这种倒查行为都令人倍感焦灼与不安。
地方想打好这场吃喝歼灭战,心情可以理解,从私人聚餐的角度去倒查官员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线索也情有可原,但前提是自身必须要合法,不能采取非法的手段去查处违规行为。法治社会,地方党委政府首先要做到依法行政,要做法治表率,否则就可能得不偿失,不仅会影响自身形象,而且也会削弱打好吃喝歼灭战的初衷。
再者,官员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三五朋友或同学,也有自己的家人,谁没有一个人情世故?谁没有一个礼尚往来?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到大众场合进行正常的用餐消费,合情合理。地方纪委监委凭啥去查别人?又有何理由和依据去倒查?
况且,从国家经济层面来说,我们也在鼓励个人消费,事实上消费也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如果全国都像无极县这样对官员个人用私款聚餐行为进行倒查,那消费动力从何而来?
对于党员干部个人而言,确实要时刻守住底线红线,始终保持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对于地方党委政府而言,更要守住法治边界,不能搞“长臂猿”管理,该管的严格管、管到位,不该管的不能乱伸手,这也法治社会的本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