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历程中始终保障人的权利、致力人的发展、彰显人的价值
人民不仅见证着、分享了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更参与着、推动了国家民族的浩荡前行
多省份确定2019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方案,上调幅度达到2018年的5%左右;教育部、各地以及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全面开通,确保贫困学子能顺利入学;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再次跑赢GDP增速……每一条新闻,都在筑牢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在描摹人民共和国70年不变的底色与恒心。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带领如此众多的人口,跑出现代化的“加速度”。70年前,中国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了,如今小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辆;70年前中国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如今28.4%的恩格尔系数标志着生活进入“富足”区间……这70年,是国家发展进步的70年,更是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7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历程中始终保障人的权利、致力人的发展、彰显人的价值,始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说新中国70年的发展拓展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那么70年一脉相承的发展目标、不断向好的民生改善,更向世界宣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中国价值”。
70年来,人民不仅见证着、分享了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更参与着、推动了国家民族的浩荡前行。亿万人胼手胝足的奋斗,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无数人奋力向前的脚步,汇成了中国70年发展的康庄大道。大海,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新中国70年,最深刻的启示正在于此。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必会兴旺发达,一个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回望历史、环顾世界,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绘就了这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有着“闯”的精神、“干”的劲头的亿万人民,是中国飞扬的神采,也是中国不息的生机。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就必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最坚实的根基,也是接续奋斗的坐标。从“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逐梦召唤,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于一个个具体而务实的改革举措、发展方略。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法治建设回应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正风反腐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脱贫攻坚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的政治承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不仅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激发出蕴藏于亿万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面向未来,让每个人都成为新时代的同行者、复兴路的奋斗者,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全国执政70周年之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既是一次寻根溯源的精神砥砺,更是一次同心逐梦的政治宣示。9000多万党员、近14亿中国人民,是中国发展战风斗雨、再创辉煌的最大确定性。当此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个国家、这个政党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必将汇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第 2 页(共 3 页)
开展主题教育,找差距是重要方面。近日,《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正式印发,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党章党规,重点对照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自我检查。如何联系实际做好对照?怎样突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本版今起推出“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系列评论,与读者一起,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让主题教育取得更大实效。
——编 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党的总章程,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是党的根本大法。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可以说,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是学习教育、检视问题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检视自我、自觉修正错误的重要措施。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重点对照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自我检查。这其中,对照党章剖析自我、查摆问题,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应当做到的。
回溯既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纲,党的二大制定了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细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每一处修改,都凝结着丰富的实践探索,彰显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体现着管党治党的新要求,昭示着我们党的前进方向。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把党章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尤其需要大家以党章为镜,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要尊崇党章”。这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通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学习党章方面,既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也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但也应看到,现实中,仍有个别党员满足于概略浏览、浅尝辄止,远未做到认真对照、知行合一。有的认为自己早已读过,不愿下功夫精细研读;有的把读原文视为负担,只在形式上装装样子;有的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之间“两张皮”。这些,不仅没有掌握党章的理论真谛、把握文本的精髓要义,难以校准思想之基、打下深刻烙印,也不利于推动学习进一步深化,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以党章为镜,关键是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多照一照自我、多量一量自身,认认真真查找差距、检视问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按照中央所要求的,对照党章,重点查摆是否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否认真履行党员八项义务,践行入党誓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按照党员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否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逐一对照、全面查找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真刀真枪解决问题,才能收获实绩、取得实效,让老百姓看到真真切切的改变。
“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党章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是我们坚守初心、砥砺恒心的重要遵循。今天,我们党已拥有9000多万党员和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把党章铭刻于心,重点对照党章找差距、抓落实,我们就能始终守初心、担使命,为实现伟大梦想凝聚无坚不摧的力量。
第 3 页(共 3 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如果说,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一个总纲的话,这些文件则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绘就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0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根基。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人民健康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居民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呈现井喷之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关键是人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世卫组织研究表明,医疗对人口健康的贡献率不到10%,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最大。环境、运动、饮食均会影响健康,比如抽烟、酗酒、熬夜、不运动、暴饮暴食、空气污染等。一些重点人群需要特别关照,一些慢病需要规范管理,有些生活、生态、社会环境需要改进。这意味着此前财力、物力、人力重点投入到医疗的发展模式要改变,不能再以治病为中心,而是以健康为中心。正因如此,这次发布的系列文件突出了“四个转变”: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实现这“四个转变”,我们必将掀起一场针对慢性病和重点传染病的新时代群众性卫生健康革命。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意见》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实施15项行动,每一项行动都规定了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的明确任务。比如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既有卫生、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参与,也有社会力量与个人参与。强化部门协作,“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努力实现“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家庭支持、个人负责”的健康中国实践格局,掀起健康中国建设热潮。
“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中国行动给出的总目标振奋人心。这个目标,又由阶段性目标和各类小目标组成,并纳入地方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最近,随着行动蓝图的出炉,健康中国人的50条“国标”在网上悄然走红。很多人对照标准,开始激励自己不熬夜、少吃盐、多运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人每一天的健康“打卡”,都会是健康中国大厦的砖石,全社会都将从健康中国行动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