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非“旅游”,“砸钱”要不得-中国讯息网

“游学”非“旅游”,“砸钱”要不得

作者:刘天放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7-15 09:22:50

        微信公众号“人民网”、人民网-国际频道报道,暑假来临,不少中国孩子又踏上了游学之路。近些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中国的家长们一方面期待孩子可以通过游学实践收获成长,另一方面游学费用之高令人望而却步,不少人处于两难的境地。 

  出国游学对孩子来说,增长见闻、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以游览观光为主的行程,很难达到深入当地社会、了解百姓生活的目的。对此,该报道大体介绍了国外的游学市场现状,以便对照我国实际,探索一条有益于孩子们的游学之路。 

  根据OpenDoors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参加短期课程游学的美国学生,尤其是参加暑期游学的学生数量在国外学习的美国学生中占比最多。33.3万多名选择国外学习的美国学生中有64.6%的学生选择暑期或者8周以及更短时间的学习项目。而少数中学尤其是私立学校可能会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出国参观访问,时间长短不一,费用自理。 

  在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游学也备受欢迎。2014年,澳大利亚政府发起了新科伦坡计划。《澳大利亚人报》曾发表报道称,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澳海外游学人数的增加。而随着1997年韩国政府开始推行小学三年级以上英语教学义务化政策,韩国掀起了一阵学习英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安排孩子在假期出国游学,让孩子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也有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家长对游学项目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费用高和担心安全问题。 

  而在我国,游学,尤其是海外游学,随着近年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越做越大的市场。不过,游学也出现了越来越低龄化趋势。尤其是,就目前海外游学的项目来说,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所需。游学既要有“游”的内容,也要有“学”的成分,让孩子在“游”中“学”,既能让孩子在假期休闲开心,又能学到点东西,开阔视野,这才能达到目的。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游学项目,基本都由旅游机构包办,打着“游学”名义,实则“游山玩水”的内容过多。不少家长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就慷慨解囊,更有甚者,一次动辄上万元的游学,有些条件一般的家庭也宁愿掏腰包。对此,一方面需要整治不规范的游学市场,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摆脱焦虑。因为“游学”非“旅游”,“砸钱”要不得,还是要量力而行。希望所有家长都能保持冷静,切忌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游学”非“旅游”,“砸钱”要不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