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人-中国讯息网

学会做人

作者:谢莉璇 阅读量:8248 发布时间:2023-12-04 00:43:06

看到一则很暖心的新闻。一名13岁的中一男生,雨天在公交车站为五辆公交车下车的乘客撑伞,以免他们被淋湿。男生的善举被人拍下放上网。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做,这名戴眼镜的男生回答:“我不要他们被淋湿,会生病的。”纯真简单的回答,让人感觉到男生的真心、善心和爱心。他也说,乘客的一声“谢谢”,已经让他觉得很快乐。

男生没有跟父母说起他做了这件好事。也许在他的认知里,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也不值得说。父母是从网络上得知儿子的善举,并以儿子为豪。爸爸透露,儿子曾为忘记带零用钱到学校的同学买食物,也曾在游乐场保护一名被人欺负的女生。爸爸说,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品格塑造更为可贵。爸爸是一名厨房助手,遇到需要帮忙的人,也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也许男生助人的品性,是在爸爸潜移默化下,日益养成的。他以诚待人,不求回报,实为可贵。

朋友把这则新闻报道当成活教材,跟她的女儿说:“看,人家比你小两岁,就已经会做人了。”

几天前在地铁车厢,看到一名年约十五六岁的男生,坐在优先座位上。一名70多岁的年长者走进车厢,站在男生面前,男生却无动于衷,视若无睹。一名妇女跟站在身边的朋友打了个眼色说:“不会做人。”男生不知是听到了,还是真的到站,下个站就下车了。

一个会做人,一个不会做人。做人其实不简单,是大家终身都在学习的一门功课。打从懂事起,我们就开始上这门课。学做人没有毕业证书,打分者是你我周遭的人,可以是长辈、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收碗碟的阿叔阿嫂,或者擦身而过的陌生人。有些人上了一辈子的课,还是不会做人。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做人更为重要。未来的雇主不是在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选择,而是在一个会利用人工智能和一个不会利用的人之间做选择。我们也须要学习如何“做人”——做好不被机器替代的人。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学习人性的技能,包括真诚、同理心、爱心和善心等等。因为这些不是技能,而是我们人的价值观和修养,是更为重要的特性。

做人的一个元素,就是“心”。上辅导课时,老师再三强调,辅导员要有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不带任何批判,不把人标签化。有没有心,或者是虚情假意,别人是看得出来的。

今天就开始学做人,学做一个永远不能被机器取代的人。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学会做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