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裤-中国讯息网

喇叭裤

作者:李楚琳 阅读量:8938 发布时间:2023-11-19 17:37:25

她扭呀扭走入黑市场,镜头死盯她那美臀,裤子的视幻艺术纹样随着肢体扭摆,营造了天然的动能视觉效果,五秒戏凝聚了70年代的灵魂。

由二战盟军掀起的反共战略叫冷战,因为这场长达40多年僵局的重点是避免常规战争,取而代之的是阴险的间谍活动、心理战术、科技战略、核武竞斗,以及对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资金与人才的支援。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美宣传中形容的帝国主义罪行。由冷战时代衍生出来的英美流行文化,如猫王、披头四、摇滚乐、重金属等,是上一辈家长特别恐惧的颓废文化,一般认为这些乐手歌者非要吸麻嗑药才唱得出歌。

记得初级学院新来的院长爱在朝会时训话,特别讨厌年轻人崇尚流行元素,将他瞬间看到某位名字叫不出来的滚摇重金歌者骂得狗血淋头。回想起来,他应该是针对70年代末所继承下来60年代至70年代中叶的遗风而言:头发长长的、极短迷你裙、极短之后长到拖地的密实裙(maxi skirt)又出现了、裤身超窄但膝盖以下突发性散爆出来的喇叭裤。

这些是导致训育主任忙得不可开交的琐事,自然也是少年时期家里的18禁。回顾起来,再以冷静的历史观分析,这颓废主义其实是美国与西欧青年反战及民权运动所引发的风潮与思维模式。人家看不顺眼之处,往往还有深远之社会因素,长期累积之底蕴。

严禁区再森严也还是有缝隙的,像野草总爱在墙上裂缝、门拴处顽固地、颠覆性地茂生。平常不准穿的,在学校与家长管辖青黄不接的时段就可以穿呀。平常不准听也不准哼的,神不知鬼不觉如在漫长的校车归途中、家里没人时,或偶尔在大姑家小住时而她家并不避讳流行乐曲的那几天,赶快用背书技能学唱木匠兄妹(The Carpenters)的“每个沙啦啦啦,每个窝偶窝偶”(来自《昨天再来一次》Yesterday Once More之和声部:Every sha-la-la-la, every wo-o-wo-o)。听遍姚苏蓉撕心裂肺的“今天——,不回——家——”。

此谓少年冷战策略。少年冷战亦有破绽。歌可以偷学,穿喇叭裤招摇过市则是高难度的行为。首先,穿着需要十足还有余的信心,因为喇叭裤是要配上洗衣嫂的柴屐之类的三寸厚底鞋,腿才显得修长,跨步而行时,仿佛高人一等,但是摔跤的概率也更高。二来,这虽然原本是西洋农夫、水手、海军军人穿的实用工作服,毕竟还是颓废文化时代美国歌手雪儿(Cher)、英国长腿模崔姬(Twiggy)蹿红出来的时尚服饰,套在自身上,确实需要比在众目睽睽之下摔倒还要充沛的信心,方可撑出藐视一切、唯我独美的姿态。

韩国电影《走私》里金憓秀在首尔捞了一大笔,海女摇身变成摩登女大佬,喇叭裤裤脚比人家的辽阔,本来就身高170公分,高跟鞋将她抬举成女巨人,上紧下宽。她扭呀扭走入黑市场,镜头死盯她那美臀,裤子的视幻艺术纹样随着肢体扭摆,营造了天然的动能视觉效果(kinetic art),五秒戏凝聚了70年代的灵魂。

三宅一生去世数个月前,我在他们家买了自认是此生最理想最完美的墨色喇叭裤,三寸和式屐是香吉士(Sunkist)柳橙色,等待着那股70年代的气势,穿起来与它们一起豁出去。此谓老来痴望少年心。

在亚洲,这历史性的颓废风只在几块美国势力夹持的地域繁衍过。与其说我们总是受英殖民美帝国势力打压,不如换个视角,探讨这文化飓风是否是我们的“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是否让我们与别的亚洲人共享曾经的拥有呢?

一晚,忘了为何心情烂糟糟的,开车的人刚好播放Spotify灵魂R&B曲目——马文·盖伊(Marvin Gaye)1967年作曲,与女歌手泰米·特雷尔(Tammi Terrell)合唱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就跳了出来。歌词简单,意思不难懂——无论你在哪里,只要叫出我的名,我一定会赶到你身边。读过《妙法莲华经》的朋友一定认得出,这不就是观音菩萨对苦海里的众生讲的话吗?我当自己是马文的和音者,和着他唱那段一直在重复着的合音部——山再高,谷再深,川再阔,阻挡不了我来到你身边。顿时乐在其中,烂心情稍微好转起来了。

马文信奉佛教吗?那倒也不是。只是唱歌时,他付诸了所有的热忱与爱,感染听者,给她们美美满满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喇叭裤”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