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成人走出舒适圈-中国讯息网

协助成人走出舒适圈

作者:何惜薇 阅读量:9001 发布时间:2023-10-22 12:02:43

年过半百、20年来没上过超过两周的实体课程、左边五十肩未愈——却决定只身远赴牛津,参加长达三个月的新闻研究课程,我虽有些许忐忑,却对自己有走出舒适圈的勇气感到自豪。

然而,跟我班上好几名同窗相比,这点所谓的勇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先说来自芬兰的H,是一份市镇报纸的领导人,她与同样申请到助学金的丈夫,带着分别只有四岁和七岁的儿子和女儿,以及一辆脚踏车,还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就驾着车到牛津来。要在牛津待上九个月,H每天都觉得以不熟悉的英语表达看法非常吃力,但还是努力地接受挑战。

N来自阿根廷,原本承诺支持她上课的领导人离职后,新领导人反对,她毅然辞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来自西非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的O,生活在经历多次政变、目前还频频发生恐袭的国家,在国内连透过Zoom跟同学连线都有问题,却冒着被扣上“媚西方文化”帽子、回国后或被清算的风险,成了班上10人中唯一的男生。

班上虽有几个千禧一代的同学,平均年龄仍有42岁。就算这趟学习之旅不如正式上大学般漫长,但要放下熟悉的工作,还是令大家惴惴不安。这也正是许多人不愿意走出舒适圈,去学习新事物的一个原因。

多位同学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走出舒适圈去学习,除了自我的心理调适,很大的原因是解决了经济方面的难题,在千多人的海选中,靠要研究的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学院的赞助。除了个人积蓄、雇主和培训学院的资助,若政府在成人学习方面能帮更多忙,就更理想了。

成人工作数年后决定深造或到国外短暂游学,应当有一些积蓄,要求政府全额出资,并不切实际。然而,如果雇主支持雇员到国外学习,是否能让雇主获得一些政府补贴?如果工作人士自掏腰包到国外去,是否能让他们也申请一些政府资助,或帮助这些愿意走出舒适圈的人,在学成回国后配对工作?另外,他们能够获得哪些转业的咨询或指导呢?

正如个人目前只能用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上特定的课程,要协助个人到国外学习,自然也得限于一些合适的课程。

雇佣和重新雇佣年龄一再调高,人们的职业生涯会越来越长,终身学习的观念也就日益重要。要让在职者或失去工作的成人继续学习,还须要探讨更多途径。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协助成人走出舒适圈”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