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害女留学生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发布视频宣布,自己将开始直播带货。
在谈到直播带货的原因时,江秋莲表示需要一份工作充实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维权和养老,但以目前的身体状况无法进行高强度工作。她并不否认直播带货是为了赚钱,同时强调说“会把选品和服务放在第一位,把赚钱放在第二位”。
在这些年漫长的维权过程中,江秋莲经历了诸多网暴和骚扰。她以维权者的身份,早已成为一名公众人物。此次她正式宣布进入直播带货行业,自然也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关注。
江秋莲打算从事直播带货,并非一时兴起。在“流量经济”时代,知名度是直播带货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必要条件,而江秋莲已经拥有“自带流量”的优势。
此外,在她眼里,“直播带货就是把我之前开的小超市搬到线上”,线下经营的经验无疑也能给直播带货加分。维权这些年来,江秋莲经常与网民打交道,懂得怎么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表达。
并且,江秋莲的知名度并不是通过刻意炒作获得的,而是在其合理正当的维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如今,随着“江歌案”的尘埃落定,中年丧女又渐入老境的江秋莲是时候走出悲剧的阴影,考虑自己下半辈子的生活,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因此,无论从道义上看,还是从公民的合法权利看,江秋莲尝试直播带货并无不可。
不过,江秋莲要把直播带货的想法转化为商业上的成功,其前提是遵循直播带货的规律和规则。互联网电商与传统商业天差地别,单凭之前开超市的经验,还不足以让她驾驭直播带货。
她如今拥有的名气,可能会助她赚得第一桶金,但要在直播路上走得长远,光有名气还远远不够。事实上,知名人物因为直播“翻车”的案例,也称得上举不胜举了。
更重要的是,人不能一辈子都活在“受害者模式”里,公众的宽容和同情也是有界限的。面对真金白银的交易,多数人看重的是商品的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要素,而不是江秋莲的受害者身份。
即便有人出于同情支持一把,但如果商品质量出了问题,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江秋莲也会遭到网络舆论的反噬。
从目前的表态来看,江秋莲对自己直播带货的优势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有着较为清醒的认知。
比如,她说:“我知道有些网友是同情我的遭遇,过来捧场,对这份好意我非常感谢,但我更希望您不仅仅是因为我的遭遇,而是因为我推荐的商品好,才来下单。”不管谁从事直播带货,选品和服务都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吸引常客、扩大经营的基本法则。
与此同时,人们因江秋莲的不幸遭遇而给予同情,也密切关注她作为公众人物的道德表现和社会责任。如果江秋莲真的通过直播实现致富,不妨以做公益的方式反哺社会。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公众的朴素期待。
今年6月,江秋莲将刘暖曦69.6万元的赔偿款全额捐赠给慈善组织,用于资助困难学生上大学,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
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身生活方式的权利,江秋莲从事直播带货,既是其利用自身条件追求更好生活的合法方式,也是她在网络空间继续发挥影响力和作用的合理途径。对此,人们有理由持以开放心态,表达衷心的理解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