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房地产债连环暴雷 中港银行劫数难逃-中国讯息网

内地房地产债连环暴雷 中港银行劫数难逃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8644 发布时间:2023-08-17 15:55:28

中国房地产债务危机频频爆雷,波及金融与经济稳定,居民置业信心跌至低谷,致令楼市成交和价格双跌,令房企财务陷入恶性循环,截至今年6月底止高达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6.63万亿港元)的房地产贷款馀额信用在恶化,不知如何收科,非但拖累内地银行业,百业景气也无可避免受牵连,为中国经济敲响警号的同时,也将香港推向经济衰退的边缘。相关新闻刊B叠

内地70大中城市7月新楼售价今年首现按月跌幅,地产发展商借卖楼回笼资金未果,叠加境内外债市对中资房企已闻风色变,举债的融资渠道基本冰封,再难新债冚旧债拆解债弹,更变相将房企偿债包袱转移到内银身上。美资大行高盛继上月吁沽售部分内银股后,昨日再发报告唱淡内银业前景。

深圳广州 新盘楼价下滑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70大中城市的7月份房地产数据,据测算新楼楼价按月跌0.2%,是今年首度录得按月跌幅,按年亦转跌0.1%。无论新楼还是二手楼的销售价格,按月上涨的城市数量已买少见少,分别只有20个和6个,反映当局自去年第四季实施一系列的扶持房地产措施似乎未见效,买家不敢入市接火棒。4大一线城市中,深圳及广州一手楼按年及按月俱下跌,当中深圳按年跌达2.8%。

恒大碧桂园爆雷触神经

儘管各省密集推出鼓励买楼新措施,甚至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已相继表态,将适时优化房地产政策,但一线重点城市放宽楼市措施仍未见影,市传广东省政府已与中央及国营房企的核心高层于日前召开一场高级别会议,皆因接连爆雷的中国恒大和碧桂园总部正分别位于广东广州和佛山。

房企资金链断裂的压力加大,日资投行野村过去曾警告,内房企业需应付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约39万亿港元)的债务。中银証券亦曾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止,房地产板块有息负债规模合计3.44万亿元(约3.67万亿港元)。Wind最新数据更显示,单是中国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世茂集团、富力地产,去年底负债总额合共逾5.7万亿元(约6.09万亿港元)。天量的债务在说明,这些房企一旦倒下,必然会拖累银行业甚至全国经济。

外资投行摩根大通认为,碧桂园陷入债务违约边缘,将会引致整个内房业的涟漪效应,“若碧桂园全面违约,将令今年违约的新兴市场企业债规模再增99亿美元(约772.2亿港元),内房债违约规模增至170亿美元(约1,326亿港元),令内房债总违约规模升至1,000亿美元(约7,800亿港元)”。

业界正关注碧桂园股债两市的机构投资者动向,继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大手减持碧桂园1,409.4万股之后,“老外”亦传中伏!有指国际基金公司“一哥”贝莱德及欧洲最大保险公司安联等均持有碧桂园发行的美元债,合计相关风险敞口超过6亿美元(约46.8亿港元)。

人行放水 内银恐首当其衝

在新一轮内房债泡爆煲前,中国人民银行一再下调借贷利率“放水”,大行忧内地银行恐首当其衝受影响。摩通相信,内地政府正处理最近的违约事件和信贷增长疲弱,进一步宽鬆政策的预期,或支持内银股短期表现。然而,降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潜在重组,以及民企贷款不良率趋升等,皆不利银行盈利。高盛亦指,内地信託产品增长势放缓,或导致房地产融资条件收紧,继而对内银盈利添压,故进一步下调内银行业淨利润预测5%。

内银既要担当救房企的任务,香港一众长期持有内银股的收息一族,得要对内银股须牺牲短期盈利与信用“救国难”,从而令股份估值添压做好心理准备。作为重磅蓝筹股的几大内银股一旦成为抛售对象,港股亦势必面临一场“洗劫”,明知山有虎,股民入市抄底可免则免!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内地房地产债连环暴雷 中港银行劫数难逃”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