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近日,浙江衢州一名老人在路上突然晕倒,众多好心人生出援手后,老人醒来第一句话是,大声喊出“是我自己摔倒的,谢谢你扶我。”不少网友称:延时的“谢谢”反而更让人心安。好心人说,“老太太也是明白人,我们以后都敢放心扶了”。(5月19日 北青网)
一段时间以来,“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普遍困扰着路人。究其“扶不起”的主要原因,除了好心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陷肇事讹诈外,还在于一些负面新闻造成许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怕惹祸上身,从而助长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
世上还是好人多。在“扶”与“不扶”之间,受助者百感交集之时,衢州一名老人摔倒后,主动喊出“是我自己摔的”,不仅体现出一个企盼众人出手相助者应有的良知,而且也破解了人们在“两难抉择”之间的尴尬境遇。从此以后,“是我自己摔的”的呼喊会更多,但是,面对摔倒后已不能言语的老人,路人又该如何处置?
“是我自己摔的”能否唤回良知?要想彻底改变对“扶不扶”缺乏责任感的勇气,必须让法规回应社会呼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挺身而出的好人,特别是对那些做了好事而受到委屈的好人,我们的司法机关当挺直腰板、主动介入,并承担起举证责任,真正让那些“碰瓷”者或恶意诬陷者销声匿迹,唯此,才能卸掉“扶”与“不扶”时的思想包袱,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