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完成历史性破冰访华之旅两个月后,尼克逊夫人帕特在美国国家动物园为刚到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举办欢迎仪式。
帕特胸前戴着黑白色的熊猫胸针,笑容灿烂地感谢中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并称“动物园即将刮起熊猫旋风(Panda-monium)”。
帕特的预言果然成真,玲玲和兴兴成为中国最标志性的熊猫外交案例,也开启了熊猫外交数十年的黄金期。1957年至1984年间,中国共赠给九个国家23只大熊猫;目前至少有60多只大熊猫“外派”到18个国家的动物园。
《熊猫国度》作者、加利福尼亚圣玛丽学院历史学者松斯特(Elena Songster)接受采访时研判,中国的熊猫外交策略过去非常成功,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国家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现有研究把中共建政以来的熊猫外交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950年代至1984年之间,大熊猫是中国维护对外关系的重要工具。尚未获得联合国席位的中国大陆1957年首次把大熊猫平平和碛碛作为特殊国礼送往苏联,以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并在1965年把大熊猫送给朝鲜。
1972年中美关系逐步迈向正常化后,中国把熊猫外交的施展对象扩大至美欧等西方国家,以此推进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突破冷战时期的西方围堵;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都曾接受中国赠送的大熊猫。
1984年大熊猫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中国随之停止赠送大熊猫,改以租借的方式延续熊猫外交。这时期大熊猫身上增添了经济价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招财猫”;当时海外动物园每月租借一只熊猫的价格约为5万美元,大熊猫也给所在动物园带来一笔可观收入。
2008年后熊猫外交加速推进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熊猫外交进入第三阶段的加速期。由于大熊猫的栖息地在地震中严重损毁,中国约60只大熊猫必须寻找临时的寄养处,中国对外租借的熊猫因此迅速增加。地震发生前一年,共有11家国际动物园租借熊猫;到2014年春天,这个数字增至18家。
2008年以后,熊猫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建立长期贸易关系的一种方式,熊猫的租借地点也反映出中国外交重点的转变。随着中国着力进入亚洲市场,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成为熊猫外交的重点区域,中国租借熊猫的时间点大多配合自由贸易区的生效,以及天然资源和先进科技等战略资源经贸协议的签订。
例如,中国—亚细安自贸区2010年启动后,中国在2012年和2014年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租借熊猫,也在2010年后延长了泰国熊猫的租借期限。
中国去年10月配合世界杯把熊猫租借给卡塔尔,在中国寻求加强与中东关系的时间点上,首次把熊猫外交扩展到中东。中国企业也高度参与了卡塔尔世界杯相关基建的建设,其中世界杯主场馆卢塞尔球场便是由中国铁建和卡塔尔HBK联合建设。
“召回”大熊猫以表达强硬外交立场
大熊猫是中国拓展外交的“大使”,但在必要的时候,也会被中国官方间接用来表达强硬的外交立场,这个趋势在2010年以后较为明显。2010年中国警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要会见达赖喇嘛后,在美国诞生的两只中国大熊猫泰山和美兰启程回国。
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中美关系开始螺旋式下滑,两国贸易战2018年开打。作为中外友谊象征的熊猫外交在欧美国家陷入尴尬处境,一阵大熊猫回国潮开始引发关注:2017年和2019年旅居美国的宝宝和贝贝先后回国;备受争议的丫丫,以及旅日大熊猫香香、永明、樱滨、桃滨今年都已回到中国。今年租借协议将到期的大熊猫,还包括马来西亚的谊谊、升谊,以及在英国的阳光和甜甜。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外交从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到今天的“敢于斗争”,一些外交官不避讳地自称“战狼”,加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外界开始质疑越加强硬的中国,能否继续通过熊猫外交塑造亲和友善的形象?在各国对中国越加防备的背景下,熊猫外交是否已经走向衰落?
松斯特指出,熊猫外交的性质数十年来出现了转变,目前看来也正在转变当中;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与强硬的对外姿态,导致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警惕之心也不断上涨,因此中国这个时候更需要推动熊猫外交,更好地运用软实力。
熊猫外交已进入衰落期。熊猫外交与许多其他公共外交一样,其中一个考量是建立好感,或作为国与国关系的象征,吸引民众的正面注意力。但民众的注意力有限,公共外交要靠新鲜感。“熊猫外交”进行多年,已经开始失去特殊性,加上中国近年与多国发生摩擦,因此熊猫外交已经没有办法以往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