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林还耕是“战时经济”开始还是农业出现了问题?-中国讯息网

推林还耕是“战时经济”开始还是农业出现了问题?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7015 发布时间:2023-05-08 23:09:03

最近国内很多地方在进行风风火火的推林还耕模式,卦哥家发现这大有继续扩大到趋势,特别是一些地区更是城市的绿化带开始毁掉进行耕种农作物。

在上世纪90年代,对长江沿岸的居民来说有件事印象深刻,就是98年大洪水。从那年以后,各地开始了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模式,但25年后的今年,疑似开始逆转。

这些年因为气候问题,长江沿岸夏季降雨减少,干旱和河床见底非常普遍,去年鄱阳湖都迎来了大旱。今年云南已经很久没下雨,前不久更是发生了森林大火,目前看今年南方省份今年还将面临雨少的情况,而北方会继续迎来雨水充沛的年份。

洪水风险不大,确实可以将一些林木回归农业,补充这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导致的耕地减少问题。特别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涨,美联储加息也导致国际粮价大涨,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需求这些年正在不断上升,但中国的粮食生产率却在不断的下滑。过去几年,很多产粮地区连年干旱,农业劳动力也都到城市打工,直接导致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由于城市化建设加快导致耕地减少,2016年农业部也正式宣布中断粮食连续十几年的增产,粮食收成连续减产,这些年因为增加了大豆和玉米种植才保住了好的产量数据。

在国内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却面临减产,这真是现实版的祸起萧墙。而今年国际粮食价格还在涨价,欧洲更是三四月就达到40度,欧洲今年再次高温,产粮国也面临大旱,几大粮食出口最大的国家也开始对粮食进行贸易保护,不在对外出口,这直接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非常紧张。卦哥家可以肯定,世界粮食价格将开始大幅的逐渐上涨。

自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中国的粮食产量12连增,但是这已经是中国粮食产量的极限,也是产量最高点。而这期间的上涨,也是因为实施了“以粮为纲”的重大农业政策,这个政策只重视粮食生产而放弃其他许多农作物,由于政策的实施从而导致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但很多的非粮食农作物,比如油料作物,大幅减少。

现在中国,房地产已经停止增长,而粮食产量也开始下跌,但一些城市前些年毁灭耕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问题开始爆发。数据显示,中国90%的地级市都建设又新城新区,某省会城市就新建了13个新城,可经历了几年疫情后现在烂尾。而最夸张的是一些新城的规划面积增加的很离谱,某西部省会城市前几年规划了新建3个新区、5个新城,总面积竟是当时面积的8倍,全是毁掉耕地建设。

大家心里非常清楚就是不说透,很多地方的所谓新城就是搞房地产开发,而这么大的规划根本超出实际需求。由于城市现有地价过高,拆迁成本高,大部分新城占用的都是耕地,地方政府从农民手中抢土地进行建设,由此减少的粮食供应直接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在俄乌战争和美联储加息后更凸显。

随着2023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国家也发现了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粮食和农业的巨大影响。所以近期的农业方面,动作频频,除了推林还耕还有设立“农管”这个组织,前几天卦哥家发过这个文章。

前几年发大财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少,但为了粮食增产数据好看,各地都在使用很多刺激,通过补贴增加粮食耕种面积、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开发使用紧缺水资源。而这些增长手段的背后整个是华北和中原土壤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变异。更严重的是这些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流断流,就三江平原沼泽就失去80%,而千湖之省的湖北的湖泊更减少了三分之二,江西去年大旱直接影响到长三角,上海市去年自来水都出现了断水危机。

随着水资源后面几年继续缺少,现在农民种地用水成本越来越高,整个华北和中原地区我预计短期都可能将停止种植小麦。今年各地,多在号召大家种植大豆,减少粮食和玉米等用水大的农作物种植,可大豆卖不了什么钱,农民十分纠结。

其实常识大家都知道,要想粮食收成好,就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虽然这十几年粮食不断增长,但由于这些年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耕地因透支而板结,有些耕地已经永久性不能耕种。而有些临近报废的耕地,上面生产的粮食已经被严重污染。

现在的农村土地已经不是小时候散发着芬芳的土地,在人们无节制的索取透支之下,我们的土地已经老去、衰弱,并向我们散发着力不从心的沧桑和无奈。

虽然我们版图很大,粮食产量很多,但我们实际上还依赖西半球的粮食供应,就连本身的自给自足我们国家都没有达到。中国有九亿多农民,却养活者快14亿的人类。美国3亿人中只有不到2%的农民,粮食却多的吃不完,并且还是全球的粮食出口大国!

虽说中国比美国农民多,但美国耕地比中国多几倍,俄罗斯比我们多2倍。而人人都知道种粮不可能发财,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农民。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为了在世界粮食市场的具有市场占有率,对全国农民实施了减免所有农业税的政策。按WTO农业协议,加入WTO中的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不计入综合支持量,美国、欧洲、日本发达国家也减小了价格支持力度,但却以更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很多各种名目繁多的保护和支持。

虽然农业产生的经济价值在欧洲和俄罗斯国家中占的比例不多,但各国对农民的直接财政补贴却非常巨大,和中国比的话价值在差距几个世纪。欧盟一年财政预算约一千亿欧元,但40%都是给农业补贴,直接给了农民。美国大农场的补贴一户一年高达百万人民币,一般农场一年补贴也在十几万,以一个农场就只有一家几个人而已。就连俄罗斯,这些年危机重重,对农民的补贴也达到历史最高。

对农民各种补贴,直接让这些国家保护和提高了本国农产品在世界粮食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中国以为把停止收取农业税看作是对农民的恩惠时,明显忽略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在对农民实行各种高补贴的政策。

虽然中国这些年对农民的各种补贴琳琅满目,但大家都懂,层层下发后截流最后剩下不多,并且现在化肥和种子价格都非常高,种田可以说是亏损的。

今年农村问题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但如何有效和将好的政策很好的实施,就需要多方下功夫了,特别是在农村的腐败上。如何降低、消除官僚腐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得刻不容缓。各种世界上的教训表明,腐败影响最大的是最贫穷的人,他们负担不起医疗服务、教育和花钱用法律维护权利的费用。

今年初持续的沙尘暴,去年的城市水灾,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等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在保证农业发展的时候,如何科学的进行推林还耕,卦哥家认为各地还是需要多做研究才行,不能解决当下问题却造了一个新的问题。

很多的政策实施,下面执行都是运动式的推荐,前三年不要太多。虽然每次的问题发生,官方都想办法在平息大家都不满,但一定需要反思才行,不能老造成民众不满,不然失望会越来越大。很多的新政策,如果只是让坐在空调和暖气里办公室的人去制定,让出行开车、坐飞机和高铁商务座的人去研究,那会继续增加摩擦矛盾。

一些问题的产生,不可能会在一波风之中短期就解决,需要持续的坚持。所以科学的推进,合理的布局,完善的调研,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才能变成良政。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推林还耕是“战时经济”开始还是农业出现了问题?”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