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打工的-中国讯息网

我只是打工的

作者:刘嘉铿 阅读量:6381 发布时间:2023-03-19 18:01:26

过去半个月,“我只是打工的”这样的工作态度深深困扰着我。

第一次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八点。

当天凌晨,忙完改稿发稿的工作后,立刻开着租来的共享汽车,到机场接孩子和孩子的朋友。

在完成接送任务后,到油站为车子添油准备送回车子时,车子突然完全不能启动。

通过手机应用上的聊天功能呼救,服务人员尝试多次远程重启,车子依然无法发动,只好找来拖车把车子拖走。

经过这番折腾,本来凌晨两点多就能回家睡觉的我们,搞到凌晨快五点才能上床。

岂料,床头的手机却在早上八点响起。

共享汽车的职员劈头就问:“你为什么没有把车子停回指定的停车位?你把车子停到哪里去了?”

折腾了一夜有点懵的我,一时间还反应不过来。

对方在电话那头把以上的话再质问一遍后,我终于也来气了。

我连珠炮地问道:“你们的车子在哪里?你不是应该去问你们上一个班的职员吗?我哪里知道你们的车子在哪里?”

对方听到我的质问后,还威胁说我如果不说出车子的下落,就要去报警。

我按捺脾气说道:“你先去查清楚,如果还是找不到车子,我建议你赶快去报警。你查清楚后,再打电话来吧,你有我的手机号码,甚至知道我住在哪里!”

约20分钟后,对方打电话来道歉,说是公司内部值班人员交接上的沟通失误,他很抱歉。

我接受了对方的道歉,并随口回了一句:“你们公司工作程序上有问题,你应该向公司反映改善啊!”

岂料,对方竟然回说:“我只是打工的,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

另一次经验是接到多名读者投诉,指诈骗团伙似乎盗用一家提供水电服务公司的名义,发出附带链接的退款通知短信。

我立刻告诉读者不要点击链接,并且删除短信。另一方面,也请记者向这家集团提问,要求一个正式的回应。

结果公关竟回说,公司的政策是通过社交网站来回应诈骗课题的询问,因此不会回复记者的电邮查询。

再一次,一家政府机构发文宣传侦破一起违反食品安全的案件。文告中的叙述前后矛盾,请记者向公关询问后,得到的答复是:“请以文告内文为准”,拒绝进一步查证文告的逻辑是否有矛盾。

这两名公关显然也是秉持着“我只是打工的”态度在做事。

我遇到的是个案还是通例,现在还无法断定。但如果接受了超过十几年教育的年轻国人,是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主动性和责任心,则是让人感到困扰和担忧的问题。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我只是打工的”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