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至今不懂阿拉伯之春的痛,他们往往认为民主自由就是天经地义,是人类与生俱来会去追求的,却不知道西方文明想在东方土地上落地生根有多么困难,要让它开花更是奢望。
俄乌战争一周年,英国和欧洲媒体铺天盖地的分析与评论,几乎一致强调“团结在自由旗帜”下,令人动容。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捍卫自由的大旗将西方团结起来,这样一个在历史上令很多西方人愿意以生命捍卫的字眼或理念,让我好奇中国人是不是比较无动于衷?我移民英国近20年,最近才敢说自己懂得了什么叫自由。那些从来没有在西方国家生活过的中国同胞,对于自由的理解,估计和我最初移民英国一样,很难超越“言论与行动自由”的高度。
现在,我理解自由是“建立在民主、法律与人权基础上的,一种为保卫个人利益与安全,对政府(包括民主和非民主政府)以及独裁者借机扩张权力采取措施的思考逻辑与行动方式”。对于西方读者而言,这样一段话如同讲述1+1=2,显而易见。但请西方读者不要嘲笑我这花了20年才学懂的观念。因为英国的实地生活告诉我——我在中国学到的,英国人基本都不懂;英国社会所有的基本常识和逻辑,我也不知道。这样的“不可理喻”,是我在英国生活中尝遍苦头之后,方才意识到的。
最初我以为只是局部的不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和英国的社会与政治,是两个很难交叉的圆圈。除了过去40几年两国在经济贸易与科学方面,因为合作产生了共同语言之外,其他方面仍然相互陌生。所以,英国人都理解的自由,于我而言,曾经非常陌生。
西方长期以来试图用西方的政治术语,如人权、法治、社会契约等来描述中国,实在是个错误。结合了中国历代“儒表法里”以及过去苏联的党国模式,中国政治如今发展成个人有责任建立对社会、党与国家的忠诚与奉献,而保护个人利益则长期以来被视为自私。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用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独立的今天,统一在中国仍然被视为绝对的政治正确。
人权是个新名词,在中国城市里比较普及,但在旧思想依然主导控制的农村里就没有地位,比如铁链女(编按:江苏省丰县一名女子,患有精神疾病,有八个孩子,被虐待、被多次拐卖)事件,简直是令人发指的违背人权,但用中国农村传统观念去思考,就似乎天经地义。
在政治问题的思考逻辑上,中英逻辑也是反向的。英国逻辑是政治要反映大多数人利益;中国则只须要满足党的利益。怎样能令党中央满意?压制个人利益,提倡与表扬个人责任与牺牲。
2004年我来到英国后,发现大家都很友善,而且社会信任度很高,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这完全不像我过去生活的社会,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以防被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电视新闻令我不解:我习惯在中央电视台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重要会议、与外国领导人会面的新闻,多年来这被民众定义为大事。然而,BBC总在报道那些“小事”,比如超市的菜涨价了,某某公民交不起电费,国家卫生体系出现危机了,排队看病时间延长等等。曾经有好几年,我都在抱怨这些怎能算是新闻?当然,以我过去的价值观,既不懂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得考虑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只以党和国家利益优先的思维,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接着我还发现英国福利太好了。2009年我怀了孩子,看病取药不必花钱;孩子生出来,除了能享有跟英国公民一样的免费医疗服务之外,取药和看牙齿也免费,而且竟然有儿童福利,且贫富皆有,包括首相在内。没想到福利不是只给有需要的人和家庭,富人一样领取,真是太奇怪。
此前我听说英国福利好,所以英国人没有中国人那么勤快。中国人因为没有社会保障,被迫必须勤快,而勤快长期被宣传为一种美德。但在英国,除非英国人自己愿意勤快,对他们来说,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意义。
在中国,很多人银行存款比英国人的多很多,因为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什么福利,上学看病什么的都靠自己。可我那时从来没有“政府应该照顾有需要的人,给他们发福利”的想法,媒体和社会舆论都没有这么说过,唯一的导向就是“大家努力挣钱,奔向好生活”。
我生于1970年代,那时绝大多数人都很穷,因为中国传统上几乎都压制商业发展。邓小平让大家致富,突然出现史上难得一次的支持私营企业主的时机,所有人都发狂地想挣钱。过去40年,除了在商业和科学上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法律、人权、民主几乎都是中国人的身外事。这样的环境下的人怎么会懂得自由?西方社会长期以来以为中国有了中产阶级就会自动转型为民主社会的想法,现在终于知道错了。
中国现在的言论管制非常严格,我在微信上的账号已经被永久封锁,被迫又开了一个,而且做了随时又被封的准备。朋友们在社交平台上都不敢谈论政治,只炫耀生活与工作;不敢抱怨,只在私下和我发牢骚,说只能先活下去,如同重复2000年来不变的困境。我和中国朋友们都很失望悲观,看不到出路。印度变得民主,是因为被英国人殖民过;德国和日本变得民主,是因为打了败仗,被美国和西方改造了。现在殖民主义已经成为污点,西方国家早已反战。如果中国人民自己没有争取自由之心,我看不出自由会怎么出现?
现在西方国家面对俄罗斯和中国都产生复杂心理,不知未来如何与它们相处,但也都不愿意再退让,为此扭转推崇了200年的自由贸易理念,要在安全的关键领域去除对中俄的依赖。目前虽然与中国继续保持竞争与合作的态势,但英国极右观点认为须与中国完全断绝来往,这种舆论可能继续升级。
中国要有自由,不是换个政府或党领导人就能得到的。西方人至今不懂阿拉伯之春的痛,他们往往认为民主自由就是天经地义,是人类与生俱来会去追求的,不知道西方文明想在东方土地上落地生根有多么困难,要让它开花更是奢望。过去40年西方与中国合作,启蒙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人。此后,他们只有继续与中国合作,才有可能在内部启蒙中国民众走上自由之路。